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4年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1)

2013-11-07 15:33:50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唯物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是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判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或者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物质自身。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2)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3)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4)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本质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直接现实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②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四)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五)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能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本文关键字: 2014年 考研政治 马原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