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4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部分常考七大原理

2013-12-14 10:22:40来源:新东方论坛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

  1.实践活动是一个以实践主体(人)、中介和实践客体(对象)为基本骨架的动态发展系统。其中,实践活动的中介是指联结主客体的各种形式的工具和手段,以及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实践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关系: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和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3.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实践活动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又能动地改造着主观世界。

  4.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实践主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1.所有唯物主义都坚持可知论和反映论。

  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它有两个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鲜明特点:第一,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指明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二,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三)认识活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第一,指导作用;第二,解释作用;第三,预见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虽然不属于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的发动与停止、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认识运动的飞跃上升起着重要的调控和调节作用。表现在:

  第一,动力作用。列宁:“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第二,诱导作用。列宁:“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考研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