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4考研政治冲刺毛概资料集锦五

2013-12-23 09:42:59来源:新东方论坛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毛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2、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3、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4、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5、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6、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知识点: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附:1951年12月,“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附:1952年9月,毛: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附:1953年6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3、改造的目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改在的内容:

  1、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2、 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3、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

  4、 建国初的国营经济来源:解放区原有、没收官僚、接收外国;地主土地(给农民了)、民族资产(赎买,不没收)

  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6、 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年—变10年)。

  7、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附:中央提出,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5、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附: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1、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微博]三届一次)、国防。

  附:1955年,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附: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2、 周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科技是关系国防、经济、文化的关键因素。

  3、 毛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努力学习知识,迅速赶上先进水平。

  附:1955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 --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围绕的基本方针。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内容: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3 经济建设和国法建设;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5 中央和地方; 6 汉族和少数民族; 7 党和非党;

  8 革命和非革命; 9 是非; 10 中国和外国;

  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和民主党派的关系)、“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艺术风格自由发展、自由讨论;

  b、不用行政力量;

  c、艺术、科学的是非问题业内讨论,不轻率!

  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议程: A、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B、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着重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加强党内、外(群众、民主党派)监督的重要性。

  C、周恩来作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1、提出应根据需要合理的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对大跃进苗头)。

  D、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1、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3、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①在经济建设方面,1、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956年12月,新经济政策。

  ②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

  大会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57年陈说: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

  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③在政治关系方面,A、强调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董必武说:1、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

  2、依法办事就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注重法制教育;在社会上培养守法的风尚

  B、党和各民主党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

  C、 1、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

  2、要求更加重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警惕执政党脱离群众和实际;

  3、强调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4、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

  ④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

  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

  ⑤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

  附:1957年1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和其运动规律(主要是三点):

  1、矛盾普遍存在;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关系和力),(基础和建筑)的矛盾;

  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而,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4、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不是对抗性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5、解决的方法:通过调整两对关系中不适应的方面,是制度得到巩固。

  B、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阐明了正确处理的方针和方法:

  1、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

  2、前者是对抗性的,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

  3、后者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即“团-批-团”的方法。

  C、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即56年以后)

  1、经济上,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2、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3、政治上,“团-批-团”的方针。

  4、党和民主党的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另外,对外关系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1954年提出的,55万隆再次重申。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D、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文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论述,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注解:1、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

  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4、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

  附: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后,掀起“大跃进”高潮。

  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争取在15年内赶超英美

  附:1959—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

  1、 毛泽东的四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农业、科学(本来是交运)还要国防现代化。

  2、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 六十年代:1、提出农、轻、重排序的国民经济方针。

  2、把“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60年代整个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内部矛盾)

  4、邓子恢,积极支持“包产到户”,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5、58年共产风之后,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价值规律。

  附: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

  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附:1962年3月于广州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

  周恩来讲话,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附: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人大[微博]会)。

  1、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大会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认为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在建设工作中经验不够;是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

  违反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妨碍了党及时地尽早地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

  2、毛泽东1月30日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心是讲民主集中制,强调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并做了自我批评。

  3、毛泽东联系三年“大跃进”的教训,阐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承认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时间。

  4、邓小平、周恩来在大会上分别代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做自我批评,并分别讲了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

  附:1964年12月,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1、 新的四化目标: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原来是交通运输—第一届人大)

  2、 分两步走:

  附:

  1、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2、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3、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

  4、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

  5、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

  6、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 <共产党人>发刊词》;

  7、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

  8、最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9、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和理论阐述;

  10、毛泽东思想成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

  11、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2、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3、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

  14、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献:中共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5、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报告;

  16、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

  17、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

  18、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一切积极因素……“的报告:《论十大关系》;

  19、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

  21、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文献: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22、第一次使用“毛泽东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3、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基本环节是:调查研究。其他基本要求:解放思想;反教条主义,反经验主义。

  2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外交运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考研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