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考研政治主观题热点回顾:生态文明

2014-05-07 15:33:39来源:考研论坛

  考研政治主观题热点回顾:生态文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特别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运用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说明为什么把“生态”引入经济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追求。

  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但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要兼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把追求长远利益的发展当做重要的目标。只有实现这样的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双赢”。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观点说明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并通过过程而发展。坚持事物发展过程的思想,就要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既要了解过去,观察现在,还要预见未来,把事物的发展看做过程的集合体。建设美丽中国要树立过程论的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4.运用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丰富发展。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充分说明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5.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严重雾霾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的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解决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就是促成矛盾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减缓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渡索取。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更新人与自然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等。

  (3)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我国当前雾霾严重的现状,国家从实际出发,认真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北方地区居民及企业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小的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客观题)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再次,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时对象性的活动。 

 7.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客观题)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角度 

 1.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而这些问题已经对科学发展造成了危害,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大多数人的诉求。 

 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总体要求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内涵  

第一,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4. 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节约资源

制定自己的专属考研计划,参考最新专题【2015考研月历】,各科全方位深度指导内容详细指导查看专题【2015考研复习计划】,总有一种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选择新东方在线课程或下载在线复习资料>>点击查看资料下载中心。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