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5考研政治冲刺纠错:马原政经易错题(3)

2014-11-27 12:04:40来源:网络

  考研冲刺复习,纠错是一大关键点。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常出选择题和辨析题,下面新东方在线就为大家纠正一下马原政经常犯错的一些题目,帮助考生做好冲刺准备。

2015考研政治冲刺纠错:马原政经易错题(3)

  二.多选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认识。

  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所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两过程是以生产商品化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只要明白“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道理,则可排除B选项;劳动力的价值是由新创造的价值补偿,不是由具体劳动来转换,故C选项也可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4.资本主义生产的劳动过程对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同其他劳动的过程相比较,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一定的特点: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B.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其他社会的劳动过程具有一般的共同性,它们都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都具有三个简单的或基本的要素。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就是这三个简单要素的有机结合:“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劳动过程的结果是产品。产品是使用价值,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过程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的自然条件,是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因此,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包含两方面:一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二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区别于其他社会劳动过程的特征是: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这同佃农的“自由”劳动是不同的;第二,“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而工人得到的只是资本家支付的工资。

  C选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也不是只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而且获得劳动力的使用权。D选项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一切劳动过程所包含的,而不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所独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

  5.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要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该理解为:

  A.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B.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D.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的最后一章揭示了资本的本质:“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资本的惟一目的和动机就是占有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虽然是雇佣工人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前提,在流通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资本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产业资本的运动要经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购买、生产和售卖阶段;包含两个过程,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人和物两个方面的条件;在生产阶段,资本采取存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上的生产资本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在售卖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这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可以作为出发点,形成自身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

  因此,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资本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过程,也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也是三种循环形式相统一的运动过程。资本运动越顺利越快,它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所以说,资本不仅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马克思还指出:“那些把价值的独立性看作是单纯抽象的人忘记了,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这种抽象的实现。在这里,价值经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运动,在其中它保存自己,同时使自己增殖,增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8.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恩格斯高度评价说“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最复杂的问题的钥匙。”这一区分的意义: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以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依据,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对资本的这一区分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阐明了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并不是由他垫支的全部资本创造的,更不是由其中的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力创造的,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形成的实际过程,使剩余价值理论更加完善和科学。

  其次,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实程度。既然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因此在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当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更不应同不变资本相比,而是应当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又叫资本主义剥削率,能准确地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最后,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及其历史趋势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再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的分割理论,这些对于研究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试题中的C选项是区分固定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意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9.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流动资本 D.生产资本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分类。

  在生产过程中,依据资本的这两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无论是固定资本还是流通资本,都属于生产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14.资本主义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工人的生理因素和社会的道德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A.资本家减轻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良心越来越好了

  B.科学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提高

  C.为掌握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工人需要更多培训和学习时间

  D.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的剥削形式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的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作日的长度是一个可变的量。但工作日的变动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只能在一定界限内变动,工作日的长短有最低限和最高限。工作日的最低限是很难确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决定了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只能是工作日的一部分,而不能是它的全部。因为,如果工作日和必要劳动时间相等,资本家就无法得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工作日无论如何不会缩短到与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工作日的最高界限是可以确定的,它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它受工人生理因素的限制,工人在一天24小时中,总要拿出一定时间来吃饭、睡觉、休息,以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从而恢复体力;二是受社会和道德因素的制约,工人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来从事文化学习和照顾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满足他们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的数量,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决定。由以上两个因素所决定,劳动日的最高限不能等于一昼夜的自然长度——24小时。但是,生理界限和社会道德界限都有很大的伸缩性,因而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长短不一的工作日。工作日的实际长度是由劳动力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的。

  根据商品交换的规律,资本家按照劳动力的日价值购买了劳动力,于是就取得了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总是尽量延长工作日;同样,根据商品交换的规律,工人坚持卖者的权利,要求把工作日限制在一个正常的长度内,反对资本家过度延长工作日,过度地使用他的劳动力。“于是这里出现了二律背反,权利同权利相对抗,而这两种权利都同样是商品交换规律所承认的。在平等权利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因此,工作日的实际长度就取决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作日有所缩短,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提高。(2)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生产中对新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掌握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工人需要更多培训和学习时间。(3)虽然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但是因为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的剥削形式,因而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并不是减轻了,反而是更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15.英国有个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这个故事说明:

  A.资本总是要表现为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B.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生产资料要成为资本,必须作为剥削雇佣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

  D.只要劳动者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不可能建立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物品,如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制成品等,但是,这些物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它们作为物,其自然属性并不能使它们成为资本,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担负着特殊的社会经济职能时,才成为资本。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或货币之所以是资本,是因为它被用于榨取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不能脱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条件。这里重要的是,要把物的自然属性同物在一定条件下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区别开。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所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因此,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掩盖的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17.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基金,而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考察资本主义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这不仅是科学的方法论的要求,而且由于简单再生产的重复或连续性,会呈现出资本的一次孤立的生产过程所看不到的新的特征,消除它作为一次孤立过程所具有的虚假特征,从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1)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在孤立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买卖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因而工人得到的工资表现为资本家从私人基金中预付的价值。而在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同时还再生产出自身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不过是用工人上一个生产过程已经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来进一步雇佣工人。

  (2)资本家手中的全部资本,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不仅资本家手中的原始资本是依靠剥削、掠夺劳动者获得的,而且即使撇开一切积累因素的简单再生产,经过若干年或若干个再生产周期 资本家原预付资本就会被资本家用于生活消费而消失,他现在手中的任何资本都变成了资本化的剩余价值,都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的,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工人的个人消费并不是生产过程以外的事情,它不过重新再生产出可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

  综上所述,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6.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平均利润的形成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的理论意义。

  资本有机构成指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概念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学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学说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创立的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动学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运动规律的具体运用。它表明,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作用,会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许多重要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

  第一,这一理论对于说明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是一个关键。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趋势,即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而可变资本部分则相对地日益减少。这样的结果减少了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必然导致相对过剩人口和产业后备军的形成,为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贫困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提供了理论前提。

  第二,这一理论对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研究也很重要。由于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社会资本平均构成在不断提高,第Ⅰ部类为本部类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和为第Ⅱ部类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以及第Ⅱ部类提供生活资料的部门,它们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会比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更快。为使社会生产能够按比例发展,必须研究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一重要因素。

  第三,这一理论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也有直接关系。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部门的特殊利润率会由于竞争而平均化,使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平均利润率规律得以实现,解决了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不同,利润率也不同,这将促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第四,运用这一理论还可以揭示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内部各种矛盾的展开和尖锐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危机,同一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的相对额减少,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在深化和发展,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第五,运用这一理论还可以说明绝对地租的形成。由于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又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农产品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卖而形成的超额利润,便转化为绝对地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8.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部门之间或同一部门里的不同企业,它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不同的。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要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B.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要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剩余价值率的降低和工人劳动时间的缩短

  D.平均利润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有机构成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

  所谓平均利润率就是按照社会总资本平均计算的利润率,是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就都只能按照平均利润率的高低来计算和取得利润了。各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的高低计算和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在平均利润形成后,各个部门之间,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大于本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小于本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这是因为: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量=部门预付的资本总量×社会平均利润率。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机构成不同,因而它们各自的利润率也不同。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在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越大,可变资本的比重越小,同量资本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因而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少,该部门的利润率就越低。所以,利润率的高低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按相反方向变化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单个的部门里,如果资本有机构成越高,该部门的利润率就将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因此,该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就要低于该部门通过社会利润率平均化后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量。

  但是,考生还要注意的是:在每个具体的时间、地点,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利润率水平都不一样。利润率高低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按相反方向变化,是从一个生产部门来说的,而不是就一个部门的个别企业来说的。因为在一个生产部门内部,如果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类商品的个别企业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说明该企业生产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那么,该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这样,该企业的利润率就比本部门内部生产同类商品的其他的利润率就高。平均利润反映的是各个部门之间关系,超额利润反映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

  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问题,这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是马克思对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进行总结性研究所揭示出来的一条重要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

  (1)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这个规律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马克思指出,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其根源在于以剩余价值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个别资本为追逐较高利润所采用的方法,归根到底成为促使一般利润率下降的手段。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利润率的下降和绝对利润量的增加是同时发生和同一些原因引起的。在实际的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总资本的不断扩大,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会增长,资本所支配的劳动军会扩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会提高,从而资本所榨取的利润绝对量也必然会增加。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增长同时产生于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积累规律在利润领域中所引起的两重结果。所以,利润率下降规律是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和绝对利润量的同时增加的“二重性的规律”。

  (2)阻止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因素。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利润率的下降只是一种趋向,因为同时还有阻碍它下降的多种因素。这就是说,引起利润率下降的同一些原因,又会产生反作用,阻碍、延缓并且部分地抵消这种下降的趋势。起反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变得便宜;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劳动力价格便宜;对外贸易的发展;股份资本的增加,它们只作为生息资本来使用,不参加一般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等等。战后以来西方国家由于新技术革命不断发展,就并未出现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3)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后果和意义。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包含着利润率趋于下降和绝对利润量趋于增加的矛盾。这一规律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更加尖锐。这些矛盾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在人口过剩同时存在的资本过剩,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尖锐。经济危机是这些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也是这些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所有这一切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有限的、相对的、历史的生产方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选项。

  29.马克思指出:“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恩格斯也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两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 D.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利润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表现为生产价格或成本价格,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这是资本家在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费用。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部分。商品价值的这三个部分,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但是,这同资本家在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费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耗费的只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者之和构成商品的成本价格。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作用,预付资本中暂时没有消耗掉、还没有转移到新产品的那部分不变资本也同样参与了商品的生产过程,同样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这样剩余价值就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可见,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因此,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即从现象上表现出来的形式,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30.关于生产价格、生产价值和竞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B.部门内部的竞争结果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C.部门内部的竞争结果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D.部门内部的竞争结果形成商品的生产价格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价值和生产价格。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前提条件。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即争夺有利投资场所和更高利润率的竞争的结果。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等因素的不同,它们的利润率高低也是不同的,资本要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率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必定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竞争,即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抽出,投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由此引起部门之间生产规模、产品供求以及价格的变化,从而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得到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它实现了按资分配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便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但是,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形成后,由于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商品就不能再按照价值出售,而只能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售,否则,就不可能取得平均利润。这样,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使剩余价值在社会的范围内按照资本的原则进行分配。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部分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平均分配的结果。

  考生还要注意的是:生产价格和商品的价值在量上却经常的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而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是实现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从而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和部门利润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

  34.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

  A.生产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

  B.个别资本家既能获得平均利润,也能获得超额利润

  C.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先进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

  D.不同部门资本家间的竞争使所有企业的利润平均化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价格和利润的关系。

  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但这并不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原因是,现实中,各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是有差别的,由于生产条件不同,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须按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于是,生产力水平高于部门平均水平,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先进企业,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超额剩余价值不会被社会平均化,它转化为超额利润。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并不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不断地在部门内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D选项错在“所有企业”,利润平均化是针对各部门,而不是针对具体某个企业而言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40.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经营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商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多种商业形式和买卖方式。资本主义商业形式主要有:

  A.批发商业 B.期货市场 C.零售商业 D.消费信贷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商业形式。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经营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商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多种商业形式和买卖方式。资本主义商业形式主要有:批发商业,即专门从事批量贸易而在制造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进行交易。大宗商品的货样交易通常在商品交易所进行,有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两种方式;零售商业,即商人直接对广大消费者出卖商品的营业活动;消费信贷,即由银行、商店等机构向消费者提供赊销服务和消费支出贷款而形成的新型信贷形式和新型商品销售形式,具体包括: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短期信用贷款、中长期抵押贷款。无形产品的交易形成的市场,主要有服务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42.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时仅仅是转让了资本使用权,它仍然拥有资本所有权。借贷资本作为转化为资本的货币,其双重的使用价值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的使用价值

  C.资本的使用价值 D.产业资本的使用价值

  43.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与职能资本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A.一种商品资本 B.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C.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D.最具有拜物性质的资本

  [命题说明] 这三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借贷资本的特点。

  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G’。把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联系起来,其运动的完整公式为:G—G—W…P…W’一G’一G’,或G—G—W—G’一G’。开端的G—G表示借贷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中间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表示惜入的货币资本在职能资本家手里发挥资本职能并实现增殖;最后的G’一G’表示职能资本家把原来借入的货币资本和由它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偿还给借贷资本家。这里的两个G’是不同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它和其他职能资本相比,其特点是:

  第一,借贷资本是作为资本的商品,即资本商品。在这里,货币作为价值额的独立表现,具有双重的使用价值,即除了作为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使用价值外,又多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能力。正因为借贷资本具有资本的使用价值,所以它可以作为商品来让渡;同时,借贷资本只是可能的资本,所以必须通过让渡才成为现实的资本。这种商品具有特殊属性,由于它的使用价值的被消费,它的价值和它的使用价值不仅会保存下来,而且会增加。

  第二,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借贷资本在借出时只让渡了使用权,并没有放弃所有权。正是凭借这种所有权,不仅要从职能资本家手中收回贷出的资本,而且要取得一定的收人。所以,借贷资本使同一资本具有了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即只对它拥有所有权,而没有发挥资本的职能;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即只对它拥有使用权,让它发挥资本的生产和流通的职能,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但没有所有权。

  第三,借贷资本的运动表现为与职能资本运动相脱离的特殊运动形式。借贷资本与职能资本联接起来的完整运动过程,既包括借贷资本运动,也包括职能资本运动,表现了它实际经历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它包含的全部经济关系。但是就借贷资本本身来说,它作为资本商品和所有权资本,仅仅表现为只和职能资本发生借贷关系,包括贷出(G—G)和偿还(G’一G’)两个行为,至于这两个行为之间的职能资本的运动,是在这个关系之外进行的。所以,从现象上看,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只有G—G’,即贷出一定量货币,然后带回更多的货币,而作为媒介的职能资本的现实运动是看不见的,从而表现为与职能资本运动相脱离的运动。

  最后,借贷资本是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在产业资本运动形式上包含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在商业资本运动形式上包含有流通过程,因而在这两种场合,利润都表现为某种社会关系的产物。但在借贷资本场合,仿佛货币不需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任何中间操作,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它就能够生出更多的货币来。在这里,全部社会关系都被物化为物自身的关系,即货币生出更多货币的关系,这个多出来的货币的来源被彻底掩盖了。

  第40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第42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第43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47.股份公司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可以说股份公司的产生是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A.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B.资本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 D.资本分散化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份公司的本质。

  (1)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是在信用事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单个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要蛹化为资本家,他必须握有最低限度的价值额或资本额。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某些生产部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资本额在单个人手中是不容易达到的。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对私人进行补助,“另一方面,促使对某些工商业部门的经营享有合祛垄断权的公司的形成,这种公司就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前驱”。“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

  (2)股份公司的出现,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股份公司作为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促进了耗资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大工程的兴建。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本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股份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说,由于“股份公司的成立”,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这种以前由政府经营的企业,成了公司的企业”。

  (3)股份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对私人资本的一种扬弃。马克思指出,股份资本是“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股份公司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4)股份公司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资本两权即资本所有权和资本经营权的分离。马克思说“与信用事业一起发展的股份企业,一般地说也有一种趋势,就是使这种管理劳动作为一种职能越来越同自有资本或借入资本的所有权相分离”。在股份公司内,资本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剩余劳动所有权相分离。在股份公司内,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经理,即别人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

  (5)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是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

  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得资本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没有改变资本所有权性质。事实上,资本私有制和企业的雇佣劳动制度的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资本不但没有走向分散化反而得到了集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49.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其中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

  A.土地肥沃的程度不同 B.土地距市场远近的不同

  C.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 D.具有特殊优越条件的土地的稀缺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交纳的地租。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造成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级差地租的源泉是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尤其是优等地和中等地的稀缺性,无法满足人口、经济和社会增长的需要,必须将劣等地也经营起来,因此,土地所有者便可以利用这种稀缺性肆意抬高地租,占有级差地租,因此,可以说D项是对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即对土地的资本主义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的解释,而不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所以D选项不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53.土地所有者从租种他的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地租是农产品的:

  A.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B.生产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是租种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土地是有限的,劣等土地是绝大多数。而好地一旦被某些农业资本家租佃,就排斥其他农业资本家再来使用上好的土地。这就是所谓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的客观存在,一方面使租种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能够比较稳定地拿到农业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不得不租种劣等土地的多数农业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因为如果仅仅依靠租种好地而搁荒劣等地,势必引起社会上农产品的严重供不应求,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这样客观上使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能拿到平均利润。这使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是中等地生产条件决定,而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以此出售产品,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业资本家能获得超额利润,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级差地租。而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也能获得平均利润。

  因此,构成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来源于支配着一种被垄断的自然力的个别资本的个别生产价格和该部门一般资本的一般生产价格的差额。也就是说,它的来源是土地产品(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超过它的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土地产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即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生产条件企业(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调节的,从而优等、中等生产条件企业(优、中等地)能够获得一个超额利润。由于租种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的个别生产价格是由该资本家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因此,租种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的个别生产价格(K)=W=C+V+M。也就是说,土地所有者从租种他的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或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62.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这是因为: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B.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C.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把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概括为:

  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列宁概括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表现形式有了很大变化,例如,垄断组织的规模、金融资本统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跨国银行和国际财团取得了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资本的国际流动出现了新的特点:国外直接投资、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规模空前增大,国家出面的国际垄断调节活动频繁,经济走向区域化、全球化,旧殖民主义瓦解后新殖民主义的出现,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等。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大都是列宁概括的基本经济特征的扩大和发展,有的是改变了表现形式,有的是帝国主义经济实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列宁揭示的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最深厚的基础,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和其他固有矛盾进一步发展,这些基本理论和观点,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指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63.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其原因有:

  A.国内外市场竞争激化与垄断经济加强的结果

  B.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C.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化

  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随着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而生产和社会财富却更加集中到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中。同时,国内外市场竞争激化与垄断经济加强,使资本主义在其新的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不仅已经无法继续固守19世纪自由竞争的做法,而且单靠私人垄断的力量也无法克服和缓解诸多矛盾。所以,当私人垄断资本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时,资产阶级国家便不得不出面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和调节。于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成果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面对这些变化,私人垄断资本已无法与之相适应,例如,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是私人垄断资本无法满足的,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承担的,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项目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缓解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也是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的。因此,就需要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驾驭日益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68.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在一定时期内仍能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A.垄断的统治并没有消除竞争 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C.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等价交换 D.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原因。

  垄断阶段,生产和技术能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生产力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二,追逐高额垄断利润的驱动和国内外竞争的压力;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第四,向外扩张掠夺,争夺军事优势的斗争,客观上也会刺激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70.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调整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生产力继续发展

  C.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物质技术基础上超过资本主义需要相当长时期

  D.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影响,使社会财富极大增长,资产阶级获得了缓和矛盾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社会化,迫使资产阶级在不触动其根本制度和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做局部调整,这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会允许生产力的发展。落后国家首先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社会主义国家要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时时面临各种威胁,还有可能倒退和反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本文关键字: 2015年考研 考研政治 马原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