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9考研临床医学: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

2018-08-26 18:09:38来源:网络

  以下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考研临床医学: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请参考:

  【论文代写摘要】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6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并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患者, 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分为Eos组与正常密度嗜酸性粒细胞(NEos)组。比较两组患者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评分以及鼻窦CT 的Lund-Mackay 评分等。结果 Eos组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NEos组(P<0.05);Eos组的SNOT-20评分略低于NEos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SNOT-20评分无相关性(r=0.246, P=0.126>0.05);两组CT的Lund-Mack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呈正相关(r=0.512, P<0.05), 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0.808, 截断值为3.65%, 其对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ECRSwN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和71.4%。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影响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 ECRSwNP诊断时注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 从而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特征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一种常见病, 欧美的发病率为5%~15%[1], 我国的发病率为8%~15%[2]。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至今未能完全阐明, 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的浸润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伴鼻息肉的病例中。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Eos的差异与患者临床表现、诊断间的关系, 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理论参考依据,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住院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并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的62 例患者。其中男33例(53.2%), 女29例(46.8%), 年龄18~74 岁, 平均年龄46.32岁。排除合并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等、既往有手术史者、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及出血坏死性息肉等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研究前均未进行规范系统药物治疗。查阅相关文献[3], 根据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 将62例患者分为Eos组和NEos组。NEos组:34例(54.8%), 男19 例, 女15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7.16岁;病程5个月~20年, 平均病程5.6年。Eos组:28例(45.2%), 男14例, 女14 例;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42.00岁;病程3 个月~25年, 平均病程6.1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 手术中取得鼻息肉标本除常规行病理检查和诊断外, 部分标本经4%甲醇溶液固定后, HE染色, 400×高倍镜显微镜下计数嗜酸性粒细胞, 随机选取5个视野, 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个数, 取每例平均至作为该例标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 2. 2 SNOT-20评分[4] 用0~5数字表示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0为对生活质量无影响, 5为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到了最大极限。分别根据需要擤鼻、喷嚏、流鼻涕、咳

  嗽、鼻后滴流、浊涕、耳闷胀感、眩晕、耳痛、颜面部疼痛/

  胀满感、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睡眠质量差、醒来时疲倦、疲劳、工作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失落感/坐立不安/易怒、情绪低落、窘迫感等20项进行症状评分。

  1. 2. 3 鼻窦CT 的Lund-Mackay 评分[5] 对手术前的鼻窦CT进行评分。正常为0 分, 部分阴影为1 分, 全部阴影为2 分;对每侧的前、后筛窦、上颌窦、蝶窦、额窦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分别评分, 窦口鼻道复合体仅评0 分(无阴影) 和2 分(有阴影), 计算其总分(最高24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AUC及截断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鼻息肉组织Eos计数比较 Eos组标本中的Eos计数为(67.60±40.08)%, 显著高于NEos组的(38.00±42.72)%

  (P<0.05)。

  2. 2 两组SNOT-20评分比较 Eos组的SNOT-20评分为(12.90±9.27)分, 略低于NEos组的(16.50±8.12)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SNOT-20评分无相关性(r=0.246, P=0.126>0.05)。

  2. 3 两组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比较 Eos组CT的Lund-Mackay评分为(20.90±7.65)分, 低于NEos组的(15.40± 5.29)分(P<0.05)。

  2. 4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关关系 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 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呈正相关(r=0.512, P<0.05)。进一步描绘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与诊断ECRSwNP的ROC曲线, 计算AUC为0.808, 截断值为3.65%, 其对ECRSwN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和71.4%。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是鼻腔和鼻黏膜炎症持续12周以上的一组疾病, 包括伴和不伴鼻息肉两种临床类型, 是上呼吸道最常见于多发的慢性病之一。通常依据其是否伴有鼻息肉分为CRSwNP和不伴鼻息内的慢性鼻-鼻窦炎(CRSsNP)两种类型[6]。近年来,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 伴有和不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慢性鼻-鼻窦炎在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等方面仅具有显著的不同, 故有学者主张将慢性鼻-鼻窦炎分为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 (ECRS)和非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 (non-ECRS), CRSwNP相应的分为ECRSwNP和non-ECRSwNP两种亚型[7]。研究还表明, 与non-ECRS相比, ECRS的病变程度通常较重, 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而且术后复发率较高[8]。因此, 对慢性鼻-鼻窦炎进行进一步的分型, 可以更加深入认识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 有助于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更适宜的治疗方案。

  目前, 针对ECRS的定义和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作者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5%作为ECRSwNP的诊断标准, 回顾性分析Eos组与NEos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 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 提示Eos组与NEo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区别。SNOT-20评分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等, 适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本研究运用SNOT-20评分, 分析评价Eos组与NEos组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SNOT-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研究SNOT-20评分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 说明ECRSwNP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无关。Lund-Mackay评分系统常在鼻窦CT扫描中, 用来评价慢性鼻-鼻窦炎的严重程度[10], 本研究比较了Eos组与NEos组患者CT检查Lund-Mackay评分, 结果发现Eos组患者的评分高于NEos组患者(P<0.05), 这对ECRSwNP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呈正相关(r=0.512, P<0.05), 运用ROC曲线研究发现,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地比例对ECRSwNP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 CRSwNP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 CT的Lund-Mackay评分也随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增多而增高, 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高低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无相关性, 故患者便显出临床特征不尽相同, 要求临床医生在ECRSwNP诊断时注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 从而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 且样本量较小, 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 其次, CT的Lund-Mackay评分未精确到具体鼻窦, 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Fokkens WJ, Lund VJ, Mullol J, et al. EPOS 2012: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12. A summary for otorhinolaryngologists. Rhinology, 2012, 61(2):1-136.

  [2] Zhang L, Han D, Huang D, et al.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allergic rhinitis in eleven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2009, 149(1):47-57.

  [3] Kim SJ, Lee KH, Kim SW, et al. Changes in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nasal polyps in a Korean population over a 17-year period. Otolaryngology Head & Neck Surgery, 2013, 149(3):431-437.

  [4] Kennedy JL, Hubbard MA, Huyett P, et al. Sino-nasal outcome test (SNOT-22): A predictor of postsurgical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n Asthma Immunol, 2013, 111(4):246-251.

  [5] 李源, 许庚.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问题的探讨.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6, 31(1):8-10.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比科学组.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 昆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 48(2):92-94.

  [7] 王明婕, 周兵, 李云川, 等.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分类中的作用.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 48(8):650-653.

  [8] Katsuhisa Ikeda MD, Akihito Shiozawa MD, Noritsugu Ono MD, et al. Sub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 based on eosinophil and neutrophil. Laryngoscope, 2013, 123(11):1-9.

  [9] Zuo KJ, Fang JQ, Piccirillo JF,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Sino-Nasal Outcome Test-20 Chinese version (SNOT-20 CV).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2008, 43(10):751-756.


本文关键字: 2019考研临床医学硕士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