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9考研313世界史资料:法国大革命

2018-12-03 09:12:24来源:网络

  313历史综合中的世界史虽然内容繁多,但是只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想要学好,也并不是难事。以下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的世界史精华资料,希望2019考研历史学的考生认真看。

  2019考研313世界史资料:法国大革命

  投石党运动:

  1643年到1652年法国由资产者和人民反封建专制开始,后发展为贵族叛乱,并导致外敌入侵的事件。1643年,5岁的路易十四继位,宠臣马萨林任首席大臣,横征暴敛,开征新税,引起个阶层的不满,他们以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为代理人,开始公开反抗,并提出反映资产者愿望和经济利益的要求。1648年和1649年,王室两次逃离巴黎,武装人民控制了首都。大贵族趁机反对国王,并以孔代亲王为首,在各地与王军作战,1652年,路易十四重返巴黎,投石党运动失败,这一过程说明,此时法国该不具备推翻专制制度的历史条件,因为它还有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

  革命原因:

  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首要位置,要求平等参政的权力。②专制王朝的危机加深,法国国内政治腐败,对外战争失败,失去大量了海外市场和殖民地。③启蒙运动所提倡的关于理性、平等、权利等概念为资产阶级反抗贵族特权和不平等提供了理念基础。《独立宣言》、《联邦宪法》传播。④法国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导致国家财政负债累累,国库入不敷出;英货充斥法国市场,财政危机迫使路易十六及其大臣改革税收制度。⑤路易十六被迫同意于1789 年5 月召开三级会议,从而拉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网球场宣誓: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会场附近网球场举行的宣誓。1789 年5 月,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第三等级的代表却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与王权及特权等级的代表发生冲突。第三等级代表自行组成国民议会,推举巴伊为主席。路易十六封闭三级会议会场,6 月20 日第三等级代表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在巴伊的带领下,在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宣誓不制订出一部王国宪法,议会决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

  革命进程:

  君主立宪派时期(1789.7-1792.10):

  裴扬派: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又称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裴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了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行会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裴扬派随之消亡,其活动加速了法国大革命的前进步伐。

  攻占巴士底狱:由于农业歉收、粮价上涨,经济萧条,社会骚动不断。巴黎民众对凡尔赛周围结集增多的军队感到不安,四处寻找武器于7月14 日来到巴士底狱,和城堡卫军发生冲突,于是发生暴动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并非事先谋划,但在此时成为革命的象征性事件,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凡尔赛的制宪议会。

  八月法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制宪议会于8 月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教会什一税等,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人权宣言》: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 年7 月9 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 8 月26 日通过。《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旗帜,也推动了欧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十月事件:时值国内经济状况恶化,物价飞涨,饥荒严重。巴黎出现许多民众公社,爱国派的报纸也很活跃。面对此形势,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暗中调集军队,大宴卫队。巴黎人民被激怒。10 月5日,巴黎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由妇女带头向凡尔赛出发。到凡尔赛后拥入制宪议会,并要求他批准《人权宣言》和保障巴黎粮食供应。路易十六被迫答应,并同意携带家属离开凡尔赛到巴黎去,议会也随之迁往巴黎。十月事件挫败了王室镇压革命的阴谋,大大加强了巴黎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

  主要措施:①改造政治体制,以宪政取代专制主义,实行分权制,立法属于议会,国王掌握行政权。

  ②改革行政区划,把法国划分为面积和人口接近的83 个省。通过选举产生地方官员。

  ③统一经济制度:取消了行会制度和各种垄断权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④宗教政策:没收教会财产,为解决财政危机将其作为“国有财产”出售。建立新的教区制,主教由公民产生,不由教皇任命,并颁布教士宣誓法。

  国王逃跑事件:路易十六不满制宪议会对其权力的削弱和限制及其对贵族特别是教会的打击,于1791 年6 月21 日夜出逃,以图在国外获得欧洲其他王朝的支持,扑灭革命,但在瓦伦被人认出,被迫返回巴黎,导致王室名誉大跌,民众当中要求废黜君主的共和主义力量抬头。国王逃跑是导致革命激进化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1791 年宪法:法国大革命初期通过的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 立宪制国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宪法体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公民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限于积极公民。1791 年宪法是基本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战争爆发: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列强最初无意对法国开战,虽然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在1791 年发表宣言,威胁革命,但不过是虚张声势。后来奥皇利奥波德去世,继位的弗朗西斯二世则更倾向于发动战争。最终,立法议会于1792 年4 月20 日对奥地利宣战,从而把法国拖入漫长的战争岁月。

  吉伦特派时期(1792 年8 月—1793 年6 月):

  吉伦特派: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其成员主要是与西部和南部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有较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律师。1792年8月,吉伦特派开始掌权,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认为法国革命应当止步,恢复秩序。1793年初,法国局势恶化,前线吃紧,市场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市民要求限制物价,打击投机商。吉伦特派则坚持经济自由原则,不愿对经济进行干涉和管制,逐渐失去民心,1793年6月,被雅各宾派所取代。

  瓦尔密战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军在瓦尔密战胜普奥干涉军的战役。1792 年9 月,普奥联军攻占法国东北部的军事重镇凡尔登,以无套裤汉为主要力量的法国志愿军,在马恩省瓦尔密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普奥联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瓦尔密大捷扭转了法国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使法军声威大振。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夺回全部被占领土,保卫了革命成果,推动革命深入发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的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年9月,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国会开幕,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国历经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掌权,热月政变后,又相继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1804年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

  雅各宾派(1793年6月1795年7月):

  雅各宾派: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激进派,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罗伯斯庇尔等人为主要领袖,1793年6月上台执政,执政期间,雅各宾派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击退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执政后期雅各宾派发生了分裂,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忿激派,埃贝尔派,丹东派,自身实力也大大削弱,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派的活动基本完结,1799年解散。

  无套裤汉:当时巴黎革命群众的自称,因为他们穿属于工人服装的长裤,而不着中产阶级和贵族穿的套裤。他们是前工业社会的工人阶层,有店员、小店主、工匠等。他们渴望社会平等,要求控制价格,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倡直接民主,活跃在巴黎各区的俱乐部和集会当中,是一支强大的民众革命力量。

  土地法令:1793 年6 月,宣布将逃亡贵族的土地分小块售出,地价十年付清。农村公社公有土地按人口分给居民。7 月,颁布《土地法》,宣布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使全部永佃田变成了农民的私产。

  1793 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通过的宪法。宪法废除了封建所有制,规定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选举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793年,是当时最进步,最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由于当时法国各种矛盾的尖锐,这部宪法并没有付诸实施。

  恐怖统治:政治: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国委员会集权体制为特征,包括改组革命法庭,颁布嫌疑犯法,简化审判程序,设置断头台,令建立以公安委员会为核心的革命政府,向地方和军队派出代表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军队的控制;镇压所有被怀疑为反革命的嫌疑人,无套裤汉在政治生活中占显赫地位;经济:以全面限价为标志,包括严禁囤积居奇法令,粮食饲料等限价法令的“制统经济”。1794 年继续深入,罗伯斯比尔分别于3 月和4 月镇压埃贝尔派和丹东派。6 月10 日(颁布牡月发令,把恐怖推向高潮,导致1794 年大恐怖。恐怖统治砸在主导方面确实挽救了革命,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无视法律,恣意妄为,草菅人命一时盛行,权力过于集中,导致贪污受贿,生活腐化。

  热月党与督政府统治时期(1795年7月—1799 年11月)

  热月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在1794 年7 月27 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10 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

  热月党统治:①平息叛乱,赦免叛乱者,恢复经济。②承认天主教是法国大多数人信仰的宗教。③取消统制经济体制,恢复经济自由。

  基贝隆战役:热月党打击王党复辟活动,维护革命成果的重要战役。热月党在镇压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后,国民公会的政策明显右倾,为王党势力的抬头提供了机会。逃亡贵族的家属及其党羽公开要求发还已被没收的财产,亡命国外的贵族也加紧活动。在意大利的王弟普罗旺斯伯爵利用朱安党人发动叛乱,并向英国求援。1795 年6 月27 日,一批逃亡贵族率领约4500 人乘英国军舰登陆,占领奥雷城。奥什将军率共和军迎战,登陆军退到基贝隆半岛。7 月21 日法军发动总攻,将王党判军彻底击败。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督政府在法国执政时期,法国社会极不稳定,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巴贝夫创办《出版自由》因攻击热月党人而被捕。在狱中形成共产主义理论, 1795年10 月出狱后,便组织起平等派。巴贝夫的理想是建立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律公有的大国民公社。目标是以暴力推翻督政府,建立革命专政,以此来实现理想。1796 年5 月,他们拟定了起义计划,由于格里泽尔上尉向警察局告密。巴贝夫等人被捕并被处决,巴贝夫密谋失败。30 年后意大利邦纳罗蒂出版《为平等而密谋》一书,全面论述巴贝夫学说。

  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①结束了旧制度的等级制度,创造了现代国家;

  ②革命传播了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政治参与等观念,成为现代世界的理想,开辟了新时代;

  ③大革命民主政治的实践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革命政治文化深刻影响了现代革命

  传统。恐怖与革命的政治斗争及政治文化的深刻关联揭示了民主政治的潜在问题;

  ④革命的经济后果并不突出,并没有显著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首先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而非经济革命。

  拿破仑帝国时期:

  执政府时期(1799-1804):

  康波福米奥和约:1797 年法国和奥地利签订的和约。1796—1797 年间,为打败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强敌奥地利,拿破仑征服意大利,威逼维也纳。1797 年10 月17 日,在意大利北部的康波福米奥村,由拿破仑和科本茨伯爵分别代表法、奥两国,正式签署和约。规定:奥地利承认莱茵河为法国边界,承认法国在北意大利新建立的西沙尔平共和国和占有爱奥尼亚群岛,奥地利占有阿迪杰河以东的整个威尼斯。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终结。雾月政变: 1799 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 月9—10 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 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年末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执政府内政外交:

  ①镇压雅各宾派残余分子;

  ②威恩并施,对待王党分子,终止逃亡者名单,允许其回国并任命有能力者为官员;

  ③1801 同教皇签订《教务专约》;

  ④改革财政,重振经济,组成法兰西银行;

  ⑤重视工商业,推行类似于重商主义政策,统一度量衡;

  ⑥颁布《民法典》。

  ⑦稳住普鲁士中立,俄罗斯推出反法同盟,翻越阿尔卑斯山打击奥地利,与英合约。

  《教务专约》: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与教皇庇护七世签订的宗教专约,又称《政教协议》。拿破仑为取得天主教廷的支持,结束法国宗教分裂的局面,派人与教皇谈判,于1801 年7 月达成协议,1802 年经立法院批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为:法国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但并非法国国教;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并由教皇授职,必须宣誓效忠第一执政和政府;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得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拿破仑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条款。这样,拿破仑缓和了与天主教势力的矛盾,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府的工具。

  拿破仑法典: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 年3 月21 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 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法典,巩固了大革命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吕内维尔和约:法国与奥地利于1801 年签订的和约。为击溃第二次反法联盟,拿破仑利用俄、英、奥之间的矛盾,有计划地组织出击。法军于1800 年先后在马伦哥战役和霍亨林登战役中击溃奥军,迫使奥地利于次年2 月在吕内维尔与法国单独媾和。该和约承认法国对莱茵河左岸领土的占领,承认法国对比利时和意大利北中部地区的统治,并接受法国在意大利北部建立的“姊妹共和国”。法国则承认奥地利继续占有威尼斯。该和约标志着第二次反法同盟开始瓦解。

  亚眠和约: 1801 年吕内维尔和约签订后,英国陷于孤立,被迫与法国议和。1802 年3 月,法国伙同西班牙、荷兰与英国在亚眠正式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将其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所夺取的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从马尔他岛和埃及撤军,从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所占港口和岛屿撤军;法国则承认英国从荷兰夺得的锡兰,从西班牙夺得的特立尼达。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复存在。

  拿破仑帝国:

  称帝过程:1802.5 十年执政;1802.8 终身执政;1803 年英法战争;1804 年.5.18 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2.2 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

  法兰西帝国的形成,帝国的构成:法帝国;依附国;盟国

  革命的传播:拿破仑在建立帝国的同时也促成了革命的传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行宪法和法治改革,推行民法典;打破封建体系;打击天主教会势力,提倡宗教宽容;

  赋予个人社会权利和自由;理性化的行政和财政管理。

  对外战争:1804 年.10 法西舰队被英军海军击灭;1804.12 击碎反法同盟;特拉法加(西)海战:1805 年10 月21 日,法国海军大败于纳尔逊指挥的英国海军,从此英国海军使英国获得了一个世纪的海上霸权。

  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 年12 月2 日,击败俄奥联军。拿破仑最为传奇的战役。1806,

  建那不勒斯王国,统治意大利;建莱茵联邦,统治南部德意志。1806.9 攻克柏林,华沙,占领普鲁士,统治德意志;建立维斯特法利亚国和波兰大公国。

  耶拿战役:1806 年拿破仑一世击败普鲁士军队的战役。1806 年9 月英、普、俄等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准备联合打击法军。法军在奥斯特利茨战役获得胜利后士气大振,拿破仑率军一鼓作气插入普鲁士盟邦萨克森,继续向北疾进,力图在俄军主力到达之前与普军单独决战。10 月14 日,在耶拿击溃普军主力5 万余人。此役使普鲁士在军事上陷于崩溃,被迫于次与法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成为法国附庸。

  提尔西特和约:1807 年法国同俄国、普鲁士签订的和约。拿破仑在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先后击败了普鲁士和俄国,并迫使对手求和。法国于1807 年7 月在俄国边境的提尔西特先后与俄、普签订和约。根据和约,普鲁士丧失了除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外的大部分领土,赔款1 亿法朗。俄国承认法国对欧洲的占领,同时,法国也承认了俄国对瑞典、土耳其等地的扩张权利,法俄结成秘密的反英和反土军事同盟,俄、普都接受了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和约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也显示了法国联俄抗英的意图。

  大陆封锁体系: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 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 年后逐步瓦解。

  拿破仑帝国灭亡:

  欧洲民族主义兴起:各国对拿破仑和法国军队的抵抗激发了各民族的民族运动。这些运动有强烈的反法色彩,推动了各民族对自身政治和文化的反思,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民族国家的建构,开启了19世纪蔚为大观的民族主义运动。

  俄国战役:1810 年拿破仑纠集多国联军入侵退出大陆体系的俄国,结果在莫斯科遭遇大火,最终惨败而归。

  莱比锡战役:1813 年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同拿破仑一世进行的大会战。俄、普、奥等国于1813 年春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 6 月由奥地利进行调停并开始和谈,8 月和谈破裂。普鲁士利用停战期扩充军队一倍,同盟国联军有51 万人。10 月18 日至19 日,双方在莱比锡进行决战,此被称为“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役。拿破仑军队由于人数较少,武器弹药缺乏和萨克森军队倒戈,法军败北,拿破仑指挥余部靠突围撤回巴黎。这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军事优势的最后丧失。

  百日政变:1815 年3 月1 日,已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突然登陆法国,受到军民的热烈拥护,3 月20 日回到巴黎,路易十八逃走,拿破仑恢复帝国,但6 月16 日至18 日于滑铁卢败于欧洲联军。6 月22 日再次退位。

  滑铁卢战役:1815 年6 月拿破仑一世同第七次反法同盟联军进行的最后一次会战。1815 年2 月28日,拿破仑建立百日王朝,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列强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奥、俄、普、英等国集结70-80 万人军队,向法国扑去。拿破仑也募集到70 万人军队,但由于武器、马匹等奇缺,真正到战场的军队只有十余万人。6 月18 日,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0 公里的滑铁卢村,拿破仑率领的7.2 万名法军同英将威灵顿率领的7 万名联军进行会战。下午5 时许,由布吕歇尔统率的3 万名普军投入对法军的战斗,法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6 月22 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滑铁卢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

  拿破仑扩张的地缘政治后果

  ①英国霸权的兴起;

  ②普鲁士的兴起,德国、意大利统一的前奏;

  ③俄国西进,更深地卷入欧洲事务。

  拿破仑和大革命的关系:

  ①大革命确立了社会、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和现代财产权,拿破仑捍卫了这些权利;

  ②大革命激发了民族光荣和民族骄傲,拿破仑捍卫了这一光荣;

  ③大革命完成了旧制度开启的创造现代国家的进程,拿破仑继续并强化了这一进程;

  ④大革命从追求政治自由开始,但破坏了民众对政治自由的热爱。拿破仑完成了对政治自由的践踏,继续了旧制度的开明专制,既背弃又继续了革命。这为19 世纪法国的政治斗争埋下了伏笔。普鲁士改革1806 年耶拿战役的失败导致普鲁士崩溃,引发了改革。军事改革:由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发动,打破军队中的等级限制,任人唯贤,激发士兵的爱国热情。社会改革:由斯泰因及其继任者哈登堡发动,社会结构和城市改革:斯泰因开始打破德国僵化的等级社会结构,财富在不同等级之间可以交换流通。资产者可以购买土地,并担任军官。农奴制改革:斯泰因的1807 年法令只是部分地废除了农奴制,它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不再属于领主的世袭财产。普鲁士改革强化了普鲁士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


本文关键字: 2019考研历史学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考研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