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考研 即是跨地区、跨院校、跨专业考研。得到多少,付出多少,在无数考友中,"三跨"研究生是了不起的一个人群,也是幸运的一小部分。三跨生不管成功与否都表现了他们对于未来积极的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现在功利主义盛行,浮躁的成功学泛滥的社会大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考研全面解读

  • 三跨考研的原因
  • 三跨考研面临的境况
  • 三跨考研报考指导
  • 三跨考研备考辅导
三跨考研的原因有哪些?

  一、高考失利未能考到理想目标院校,并且在新的院校未能找到归属感,对初试目标依然有期望。选择考研给自己创造第二次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

  二、对本科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想通过转换专业来迎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

  三、所学专业的就业不理想,出于个人的发展前景和就业的考虑,想换个专业帮助自己就业和谋求更好地薪资和发展。

  四、期望未来定居在某一特定城市,出于深造和就业一致性的考虑,先选择地域,然后针对自身情况和院校专业的分析确定一个目标。

三跨考研将要面临那些境况和挑战?

  一、专业基础归零

  这几乎是所有“三跨生”的通病,因为考生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学科领域,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本来专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同有四年专业经验的本专业考生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对跨学科的考生:从文科跨到理科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理工科考研中,数学是很多文科同学迈不过去的一个坎。从理科跨到文科也不容易,因为长期的理工科学习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文科有很大不同,考生要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角色的转变。

  二、信息收集困难

  考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场信息战。对于参加考研的朋友来说,收集院校招生信息、考研动态、参考书目、报考时间等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作为“三跨生”,该过程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考研成败。以专业课为例,很多考生都是通过请目标学校认识的同学帮忙搜集课堂笔记、历年试卷、导师信息等资料,或者通过他们的介绍结识在读研究生,这些过来人的考验心得往往很有借鉴意义,还会告诉你一些导师的命题思路、学术偏好等信息。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三跨”学生一般不太可能长途跋涉的赶到另外一个省份旁听专业课,这在时间、精力和经济上都存在困难,这样他们在搜集信息这一方面自然处于劣势。另外,很多专业课命题重点、命题思路方面的信息都只在本校报考的考生之间流传,更不会写出帖子发到网上,很难被外省外校的考生了解到。

  三、考研成本高

  有的考生为了收集更多目标院校专业的信息,准备在目标院校附近复习,这样固然方便了不少,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考生而言,房租问题成为备考过程中的大难,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些房价较高的地区。另一方面,由于跨专业考研,需要收集很多相关专业的资料和信息,购买这些资料的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且除了这些还有你的现学专业课还会严重耽误你的时间,书籍也很难获得

  四、容易动摇

  由于三跨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难免会产生急躁、不自信、孤独、甚至动摇心理,不少考生不能坚持到最后。比如有的同学在看到报考同一专业的同学复习很有效率,但自己状态不佳时往往心情抑郁、焦虑,进而怀疑自己,萌生退意。

三跨考研报考指导?

  【地域选择】

  就业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例如,如果考生读完研究生后,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那么在本省省会读研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

  经济原则——相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比在其他省会城市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和其他开销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城市。

  安家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选择读研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考生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成家立业相对困难,而在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来说压力会小一些。

  一区、二区选择——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二区的总分数线比一区要低,单科分数线也更低。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递增,分数线居高不下,因此二区省份更适合那些实力较弱的考生选择。

  【院校选择】

  一、学校综合实力:通过登录招生单位网站和询问该校的学长,考生可了解学校的声誉、历史、学科架构、硕博生导师数量和质量、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目及开设的时间、学校的就业情况等。这些都可以在考生选择学校时作为判断研招单位实力的依据。

  二、学科水平信息:很多院校开设了同一学科(专业),考生往往不知如何判断某校的学科水平,常导致往热门高校扎堆儿的情况,加剧了竞争压力。热门院校并非所有学科的科研水平都是一流的,其他院校的一些学科实力也不容忽视,同样是考生的不错选择。

  三、导师学术水平:研究生教育阶段不同于本科生,大部分招生单位都实行导师负责制。因此,拟报考院校在自己所选专业领域是否拥有优秀的导师或学科带头人,这也是考生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拥有学术造诣高、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是获选国家重点学科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复试分数线情况:确定目标专业后,考生还要了解各招生院校该专业近几年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合理评估竞争程度,增加成功几率。特别是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更要提前了解该校的复试最低分数要求,因为有些院校不仅要求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国家分数线,还要到达该校的复试线才有复试资格。

  【专业选择】

  兴趣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能真正的投入进去学习,才有可能具有比别人更高的竞争力。考生在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兴趣、特点、基础和学习能力。这关系着你以后的人生要与何为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反之则是挣扎与折磨。

  专业背景——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喜欢什么专业就可以考什么专业。大家在选择时要结合自己本科阶段的专业背景来考虑。一般来说,理科往工科、文科、经济、管理跨可以,工科往文科、经济、管理跨也可以,文科跨经济、管理相对难度大一点,文科跨考理科、工科难度更大。

  职业规划——报考时不要轻信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大部分人的专业和职业还是有关联的,尤其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更要慎重。同时也要考虑到稳定性,有一些专业所面对的行业是有相对稳定性的,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个人能力——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身的能力。比如,金融学是一个很有诱惑性的专业,但该专业对数学要求很高,要选这个专业就得有很好的数学基础。这里关系到考研成功的概率大小,就是考取的难易程度。一些考生考研失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盲目跟风。

三跨考研备考辅导?

  复习思路

  1、专业课的复习首先是要以指定的教材为主,要熟练掌握指定书目的内容。看书的时候绝不能放松基础知识,也要重视难点。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争取阅读相关层次不同版本的教材,以扩大知识面,加深自己的理解能力。

  2、要研究历年的试题,找出考题的大致范围,结合考试题目,选择难易程度、知识面相符的复习资料。

  复习方法

  首先,选择一本难度适宜、内容全面、与考试相关度最大的教材作为主要复习教材。开始时可以把书较详细地看一遍,熟悉内容。第二步,结合考试题目的深度,把每章每节仔细研读,再把每个问题弄清楚,并强化理解和记忆,把教材吃透。第三步,通读不同版本、比较优秀的同类教材。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着重点各不相同。第四步,建立自己的理解框架,把一门学科的理论内容融进自己的框架里。学会自己阐述你所选择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

  要记住,“熟能生巧”。如果你拿起题目不知道怎么做,或者觉得很模糊,那就是你对知识不够熟悉,你还需要回头多看几遍书。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无意中就偏废了公共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就大大影响冲刺阶段复习效果及考试的信心。

  公共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所以在主攻专业课时,公共课也不能放松。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分配一下时间。譬如利用零碎的时间去复习英语(论坛)的单词。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秋季班,几个月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要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一些。每天分别花两到三个小时在英语政治上,只要坚持就会看到成果。

  复习最后阶段有两件事要做:一是要尝试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二是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付出、要肯定自己的成绩。跨专业考生,虽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有更坚定的信念。天道酬勤,你的努力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

择校择专业分析

  • 考研择校要素
  • 考研选专业须知
  • 热门考研专业
  • 最适合跨考专业
考研择校要素?

  1、院系名气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相对于本科阶段来讲要更深,更细,考生在某个学科上能否接触到前沿的东西,能走多远,学校的专业实力不可忽视。每年,教育部和有关机构都会公布大学以及各专业的排名。我们可以根据这份排名表直观地看到研招单位的实力。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目标单位的网站和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学校声誉、历史、学科架构、硕博士导师数量和质量、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目以及开设的年份、学校所在地理区域以及就业情况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我们选择学校时作为评判研招单位实力的依据。学校的综合实力能说明学校的资源、学校可以提供给的一个发展的平台,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能学到的东西也会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在专业实力和学校综合实力当中寻找一个平衡。所以建议考生在在研考报名时就对之进行客观分析。

  2、学术氛围

  对读研来说,学术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读研就是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慢慢熏陶并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一般来说,热门院校冷门专业会拥有自己良好的学术传统,在这个学术传统中读书的人会不自觉地烙上这个学校自身的气质与秉性。并且,在热门院校里,会有各式各样的学术讲座,图书馆里会有更丰富的藏书。对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冷门院校的学术氛围是相对不够浓厚的。学术讲座很少,可能在一个学年里也听不到几个学术牛人来讲学,学校里面的图书资料也不够完备,学术资讯会比较闭塞。

  3、师资力量

  读研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活动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对研究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读研是很讲究师承关系的,好的师资对学生从事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一般而言,热门院校里的冷门专业具有不错的师资,这是与热门院校尤其是名校自身雄厚的师资配备紧密相关。考取热门院校的冷门专业,有可能跟随一位很有名望的导师来从事基础性强的学术研究。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很多冷门院校纷纷申请并开设热门专业的硕士点,以吸引更多生源。但是,这些冷门院校所开设的热门专业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没有很好的师资,尤其是没有名师。因此,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师资相对较弱。

  4、就业前景

  就业是选择院校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考生在决定了专业后所以奔着名校去就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浙、广东等发达省份的大城市,人才就业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更加看重工作经验,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直接在大城市就业的难度比较大。当前一些报道说研究生就业率低,就指这些地区。而正在发展中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却少有人问津,这种巨大的反差也是造成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所以考生可以摆正心态,立足实际,在就业上理性选择。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一些中小的城市,硕士研究生学历在那里会受重视,同样机会就多,成功的机率也大。

  通常而言,热门院校看似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这句话其实还有半句没说出来:在成为英雄之前,是要问出处的。在毕业时参加工作应聘,如果在同一个专业之内进行选择,大多数单位可能会优先考虑热门院校的毕业生。然而,冷门专业的社会需求是比较少的,相反,社会对热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大。因此,热门院校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社会需求较大,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5、录取率比较

  考生参加考研,都希望自己能金榜题名,能否考取是衡量考研是否成功的标志。报考热门院校的人数是很多的,但应该注意的是,很多人都集中于报考这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因此,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的人数可能并不多,录取率可能较高。相反,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一方面,考生会认为冷门院校相对好考;另一方面,大多数考生选择报考热门专业。这两者结合起来,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反而可能很多。

  6、调剂机会

  考研是可以调剂的。它可以在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调剂,也可以再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调剂,还可以跨院校跨专业调剂。因此,对考研来说,调剂是一个潜在的读研机会。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在同一专业之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调剂到非热门院校的机会,甚至也会有调剂到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机会。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一般来讲,即使是同一专业,很难调剂到热门院校,但可以调剂到同一院校的冷门专业。因此,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调剂机会相对较少。

考研选专业须知?

  1、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或缺的因素。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不感兴趣的学业或者事业上还能做出多大的成绩。所谓兴趣所致,灵感所至,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才可能在研究上有所建树。选专业最忌讳盲目跟风,因为别人所选择的不一定适合你;也不要迷信所谓的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你投入的时间、精力等未必能换回你期待的利益效应。

  2、实事求是

  兴趣归兴趣,有些专业是需要天分的,盲目的喜欢也是非常愚昧的,所以考生所选择的专业一定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

  一方面,考生在选择某个专业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实力。譬如说,你要考逻辑学专业,你的辩证思维能力如何?理工类的学生要考文史类的专业,你的语言文字能力又怎样?也许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够靠突击恶补专业基础知识,但是这些专业所要求的更高层次的能力不是短期就可以突击提高的。

  另一方面,大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专业实力,如果要报考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学校的热门专业,一定得先掂量自己的学习成绩。在此,要特别提醒那些跨专业的考生,不要盲目跨考,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学专业与所跨考专业的联系,以及自己在跨考方面具备的优势。

  3、专业前景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前期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个人发展服务。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毋庸置疑,比较迎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就业前景要好些。不要选择那些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太多的专业,尽量选择那些比较有实用价值、或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学以至用的专业,这样的话,就业相对更加容易一些。

  4、经济问题

  虽然各个高校都有公费自费制度以及奖助学金制度,但是研究生三年的花销还是不小,而且公费名额和全额奖学金比例都很有限,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而言,经济因素是要特别注意的。在报考专业前,我们应搞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收费情况、公自费指标、奖助学金制度,还要衡量自己的实力排名,再决定是否报考。

热门考研专业?

  1、法律(非法学)专业

  法律硕士(简称法硕)是我国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明令不准本专业报考的研究生专业。并且考研初试采用全国统考的形式。因此,近年来报名人数名列前茅,实属考研热门专业,研究生考试竞争激烈。

  2、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是最近几年报考较为火热的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等。而金融专业硕士MF,门槛虽低,但在考察科目方面较金融学硕士更为复杂。我们称其为全科考研,即考察政治、英语一或英语二、数学或经济类联考、431金融学,科目之间存在或的关系,考生一定要在考前明确到底考哪个。

  3、医学

  从2007年开始,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考3门课。其中临床专业考察:英语、政治和西医综合,其中,西医综合满分300分,包括6门课程(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诊断),难度较大,考生复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预防专业考察卫生综合,其中北医的基础专业还可以选考基础综合。

  4、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等基本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与其他的经济学专业相比,会计学作为一门实用型的学科,要求考生掌握统计学、审计学等专而精的专业基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替代性比较小。

  5、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可分为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如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计算机基本理论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和网络的实际应用,属于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之一。

  6、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以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网络探测和网络管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通信抗干扰系统、语音与图像处理及多媒体通信技术、通信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象处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

最适合跨考的考研专业?

  会计硕士:跨考人数最多的专业

  这是在调查中跨专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报考MPACC的人数占了44%。考生的本科专业大多为统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及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度并不算大。

  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就是易获取金融等高成长性行业的工作机会,就业层次、薪酬均较高。自2012年会计硕士改革试行以来,会计硕士被推向一个更加白热化的阶段,并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这一方面与适龄人群的基数大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趋势,专业硕士将会进一步扩招,像会计硕士这类注重实务的专业也会继续热下去。

  虽然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专业性也较强,但相比类似的金融学专业,它更偏向于一种"工具",涉及分析层面的内容没有金融那么深,因此对数学的要求没那么高,对于经管类专业考生,抑或是本科阶段开设高数课程的考生来说,跨专业考研还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金融学:理工科学生报考最多的专业

  跨专业报考金融学的考生比例几乎和考会计硕士的相同。最大的区别是,报考金融学的学生中,理工科背景的人数比报考会计硕士的多得多,非理工背景的仅占两成。

  金融学是理工科考生经常会选择的专业。他们跨考金融专业的优势,首先在于逻辑思维优势、数学建模能力--现在热卖的基金产品、理财工具、余额宝、百发等,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之上,涉及理工科的基础知识。

  金融的实质就是融通资金,为了保持现金流,或是提前投资,说到底是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任何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行为都是很危险的。所以,理工科背景在金融业的优势更多在于对实体经济更好的理解能力,毕竟实体经济大多是建立在物理、化学、IT的基础上的。

  目前的银行从业者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本科专业各异,有计算机、通信、法律甚至机械和物理。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导师们非常欢迎这些跨专业学生。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招聘时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那种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分析。

  新闻传播学:跨专业比科班更有优势的专业

  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2012届就业率较高的本科专业中,新闻传播学以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3.8%高居所有专业中的第30位,高于平均就业率91.5%。但是,毕业三年内职业转换率高的本科专业,新闻学以42%高居第二。也就是说,虽然新闻传播学的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容易,但在三年内,有近半数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了。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新闻行业已经不欢迎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需要各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毕业生,着力培养专家型的记者。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在意与自己相关专业和行业报道的专业水准了。传统新闻学专业学生虽然新闻功底扎实,但缺乏跨行业的专业知识。好比一位缺乏经济学和法律方面的知识的记者,是很难写出一篇有水准的财经报道的。随着外汇市场、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期货、产权交易市场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现有各类财经新闻采编及制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水平也显得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在IT领域,如果同时有一定的工科学科知识背景,报道会更具深度。因此,新闻专业也是在众多跨考专业中,为数不多的跨专业考生比科班考生更有优势的专业。

  法律硕士:最纯粹的跨考专业

  研究生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因此法律硕士可谓是最纯粹的跨考军团。除去个人爱好和就业等因素,考生热衷报考法律硕士的原因很简单:不考数学。对于那些本科阶段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理工类和经济类等专业的学生以及本科阶段的专业培养课程中没有包括数学课程的学生来说,法律硕士是不错的跨考选择。如果本科学的是外语,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同时,法律硕士是全国统考,教育部统一出题,有统一的参考教材,所以无论考哪个学校,复习方法以及参考书都一样,直接打消了跨专业考生的最大顾虑。在各专业考研中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公平性。

  市场营销:最矛盾的专业

  这是一个矛盾的专业。在各大招聘会上,市场营销人才始终是最紧缺的,但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却达不到全国所有专业平均水准,同时它是为数不多的考生"跨进来"和"跨出去"(读研转变专业的比例达63%)都热门的专业,也就是说,学市场营销的没做市场没做营销,没学的反而要报考。

  集合了诸多矛盾点的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是,你想成为何种程度的市场营销人才。如果从事低层次的营销工作,只是单纯地执行公司的营销战略与策略,比如销售工作,并不需要考研,甚至不需要本科是市场营销。如果从事营销工作层次高、会影响到企业营销决策的工作,例如专业市场研究,需要统计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审美能力等达到较高的层次,那就需要考研。市场营销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类别,除了营销类的专业知识需要掌握,还需要对相关的学科有所涉猎,金融、会计、政治、法律、军事、历史、地理、人文等。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需要更专业的人。

  翻译硕士:最重视英语的专业

  作为一个技术性专业,翻译硕士和其他同样看重技术的理工科专业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哪怕你本科不是英语专业,但一样可以英语说得滚瓜烂熟,四六级不在话下;而理工科专业的技术必须通过本科四年来积淀。

  教育部颁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提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由此可见,翻译硕士除了需要语言和翻译两方面的技能,还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国家鼓励非外语专业学生报考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翻译硕士注重实践,如果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在遇到相关行业翻译时就具备外语专业学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翻译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要注重各个领域翻译的专业性。要想真正达到客户的实际翻译要求,光有文本的正确远远不够,还应在惯用句法、专业词汇等方面都达到相关的专业要求,这就给复合专业背景的译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是分领域翻译的根源所在。

  行政管理: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的专业

  跨考这个专业的理由很简单,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现有的行政管理职业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这无形之中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创造了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企业等单位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是大势所趋,这从量上增加了本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从目前来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35名在2013年报考行政管理专业的考生,本科就读的专业有保险学、财政学、会计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但他们最终仅一人没有考上。虽说考研难度因人而异,但行政管理不考数学,客观上降低了跨考的难度。

“三跨”之跨专业考研

  • 跨专业考研概述
  • 跨专业考研难度分析
  • 专业选择要素
  • 跨专业考研注意事项
跨专业考研概述?

  跨专业考研,就是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或是无关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研究或是考研目标,进行的研究生考试复习,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活动。跨越专业,其实不仅是改变了学习方向,也是让人生能够有所突破与飞跃,开辟自己新的人生航道。

跨专业考研难度分析?

  一、搜集信息困难

  在信息时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谋定而后动,考研也不例外。这不仅是学习能力的较量,更是信息资源的竞争,对于“三跨”考生而言尤其如此。

  以专业课为例,很多考生都是通过请目标学校认识的同学帮忙搜集课堂笔记、历年试卷、导师信息等资料,或者通过他们的介绍结识在读研究生,这些过来人的考验心得往往很有借鉴意义,还会告诉你一些导师的命题思路、学术偏好等信息。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跨专业”并且跨地域的学生一般不太可能长途跋涉的赶到另外一个省份旁听专业课,这在时间、精力和经济上都存在困难,这样他们在搜集信息这一方面自然处于劣势。

  另外,很多专业课命题重点、命题思路方面的信息都只在本校报考的考生之间流传,更不会写出帖子发到网上,很难被外省外校的考生了解到。

  二、专业基础薄弱

  “跨专业”考生要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学科领域,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乏积累了四年专业基础的本专业考生,怎样在同样一张试卷上展示出和科班出身的考生一样甚至更出色的能力,这是每一个“三跨”考生都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文科跨到理科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理工科考研中,数学是很多文科同学迈不过去的一个坎。从理科跨到文科也不容易,因为长期的理工科学习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文科有很大不同,考生要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角色的转变。另外,文科专业比如中文,需要广博的文学知识和过硬的文字功底,没有这方面特长或平时涉猎较少的理科生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内将面临着繁重的复习内容。

  三、复习时间太紧

  “跨专业”考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很多人在看过一遍专业课后仍然不知所云,对理论的感觉很陌生,只有看过第三、四遍之后才会有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感觉。尤其是对于“理跨文”的考生来说,平时虽然对文科专业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但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前沿学说,平时基于兴趣所做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如果按照这种理解程度来答题,无疑是暴露自身的缺陷。所以,考生一定要多花时间熟悉相关领域的学说,吃透理论,这就使得“三跨”考生花在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必然要多很多,复习公共基础课的时间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专业选择要素有哪些?

  一、考生是否认真学过所选择的专业,对所选专业领域是否有很深的研究。因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起点很高,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导师不会再讲基础理论知识。

  

  二、考生所选专业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性格内向的考生应该选择偏重理论研究型的专业,如哲学、历史学等。性格外向的考生则应该选择侧重实际操作的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学等。

  

  三、选择学科包容性较强的专业。如法学专业,有些导师在选择考生时,更愿意考虑原来是学习哲学、文学,甚至是学理工科的跨专业考生,因为他们的知识系统更完整。哲学是一种抽象思维较强的专业,在学习法学时,做理论研究就需要用上抽象思维。学文学的考生文笔较好,有文字处理能力强的优势,因为研究生要大量地写文章,强调研究能力。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思维缜密,学习法律同样需要。

  

  四、考生要详细了解所报学校招生与录取的情况,估计出自己考上的几率有多少,要选择可能性最大的学校和专业。

跨专业考研要注意些什么?

  一、慎重选择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供求的影响,文科类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理工科类的医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找工作普遍比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较高,属于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过最近几年的报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专业报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竞争十分激烈。

  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准确地为自己定位。部分专业总体的报考人数很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考生应该全面分析,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而且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大众的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1、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2、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二、审时度势

  首先,应选择喜欢的专业。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可能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

  再者,尽量选择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大学打下的良好基础,将有助于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学习。

  最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

  在此,请大家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

  三、立刻出击

  一旦决定了报考哪个专业哪个学校,就马上着手,千万不要拖拖拉拉,影响学习进度和自己的信心。考研很忌讳消息闭塞,要自己主动搜集信息。包括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历年录取比例、考试科目、专业课参考书、报名时间、报考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在学校的研究生网站上都能找到。其他的包括政策变化、复习指导、历年真题,也是可以在一些大的考研门户网站找到,考研教育网就是其中一个。经常关注这些网站就可以了。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联系考上的师兄师姐,讨教一些复习经验和校内消息。

  四、全力复习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更多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就是复试了。关于导师是否要找,各有各的说法,能找到最好,没找过的也不用惴惴不安。相信自己最重要。最好去听报考院校老师做的专业课辅导课,或者联系一下同校同专业师兄师姐,向他(她)们了解一下复试情况及注意事项。

考研经验谈

考取北大法律硕士不是梦

我本科是工科道路与桥梁专业,在大三的时候决定考北大的法律硕士。最初这个决定似乎是疯狂的,不理智的。本身纯工科知识构架,而且没有任何法律知识,却痴心妄想的想考北京大学的法律硕士。用痴人说梦一点也不过分。我是在8月中旬开始看书,九月份出去实习了两个多星期,然后终于正式进入了我的法硕之行。最终通过合理的计划终于成功。从我简短的故事当中我希望告诉大家,不要在乎什么专业,只要坚定的信念,合理的计划,适度的努力,那么enjoy it!

详情
不那么心酸的三本跨考之路

本科学的是会计,可是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于是走上了三跨之路。自己各种百度啊,因为没有学长学姐可以咨询,就自己盲目的买了教育学的全套书,后来才分清了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区别,然后决定考专业硕士,白费了几本书的钱,后来得知有论坛,就在论坛找,有幸遇到鸭子叔叔,小琪学姐,绿茶老师等热心善良的学长学姐们,给我很大的帮助!谢谢他们的指点,让我这个门外汉对教育硕士有所了解,看清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得到了很多专业课复习,政治,英语,复习方面的方法!

详情
学长只能帮你到这儿了——跨专业经验谈

本人男,某普通本科纯粹理科生。从去年三月份左右决定考研,四月份决定考人大经济学,陆续入手各种考研书籍,开始接触。期间因为课比较多并且还有兼职,所以大三下学期基本没学到什么东西,暑假的前一个月时间部分在外旅行,部分在家闲着,所以没怎么复习。系统的复习是从八月份开始,直到初试大概5个月的时间,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初试总成绩400+,其中公共课正常,不是很突出。专业课802经济学139分,对于一个三跨考生来说,算是比较满意的了。

详情
风雨哈工路:2014哈工大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属于边工作边考研,毕业的时候曾经考研复旦,复试的时候被刷下来了。当时还能调剂到我们学校读研(我们学校也是211学校),但是仔细想了想,感觉再这样读两年就属于浪费两年青春了,毅然加入了投简历求工作的行列。工作找的很顺利,在一家国企上班,还把一个室友拉进来了。后来决定了继续考研,我们俩查询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考哈工大的航天学院。由于本科学的是物流,现在考航天,跨度很大,有些犹豫,但是室友信心很坚定,也感染了我。

详情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