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科研经费成肥肉 教授群体成新腐败高发人群

2013-07-02 00:00:00来源:新京报

  曾通过学生骗领助学金

  在虚报冒领27万元中,他则是通过在报销单、劳务费列表、学生助学金等列表单上,伪造领导签字,伪造领用人签字等方式,再到学校财务虚假报销、虚假冒领劳务费和学生助学金。

  这期间,他模仿了副校长、院长和两位教授的签名。他还曾等学校财务把5000块学生助学金打到学生卡后,让7名学生把钱取出后拿给自己。这7名学生当时都蒙在鼓里,以为是学校为避税找他们帮个忙。

  孟江涛说,在挪用和虚报冒领涉案钱款之初,只是想临时借用,用来炒期货,由于亏损,一直没能补上。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他将这些钱用于炒黄金和外汇期货。

  2011年9月,孟江涛负责管理的经费卡(存放科研经费等)上的钱已所剩无几,他当时已经比较担心。同年10月底,学院发现账目问题,孟江涛觉得瞒不住了,主动承认全部经过。

  ■ 分析

  经费管理漏洞成腐败温床

  法院认为,鉴于孟江涛犯罪后自动投案,且积极退赔了涉案全部赃款,具有悔罪表现。故对其挪用公款罪依法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6年;对其所犯贪污罪依法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6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0年。

  海淀区是北京高校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海淀检察院每年都会办理一定数量的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案件。该检察院的有关统计材料显示,2003年至今共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17件21人,发现贪污、挪用类犯罪较为集中,犯罪分子利用科研经费监管漏洞大肆作案,不乏高级知识分子等,已成为该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征。

  常年查办高校科研经费案件的检察官表示,高校科研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有科研主管单位没有负起管理职责的原因,也有科研人员个人职业操守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还是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有可能成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

  图解科研腐败手段

  1、会计伪造账单

  2003年,海淀检察院查办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卞中贪污、挪用公款案,共涉及2.2亿元。

  经查明,1995年8月至2003年2月间卞中在担任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期间,采用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编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欺骗领导并逃避审计检查,贪污、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2.2亿元。

  2、报销私人花费

  2008年,海淀检察院立案侦查北大财务部会计派驻中心王某贪污科研经费一案。发现2008年间王某利用经手票据报销的职务便利,先后四次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票据。办案人员还发现化学学院实验师谢某、徐某利用职务便利,2004年至2007年间以学术交流、调研等名义,报销二人单独或携家人前往西藏、四川等13省份的旅游费用,共计人民币3万余元。

  3、假协议截留经费

  2009年,海淀检察院审查起诉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谷某课题组私分国有资产案。经查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谷某等四人十余次采取与相关协作单位签订虚假“子课题协议”手段,将节余的课题经费先拨付给子课题承担单位,再从相关单位变现后返回,共获返款80余万元。用于福利费用分给课题组成员,直到他们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4、虚报差旅费用

  2011年7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网站发布声明,发现候选院士段振豪虚报冒领差旅费涉嫌贪污。检方指控,段振豪伙同他人贪污公款总计146万元。段振豪利用负责的科研项目的职务便利、秘书利用在课题组中辅助段振豪工作的工作便利,报销虚假差旅费、劳务费、交通费、文印费等,骗取科研经费。

本文关键字: 孟江涛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