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8考研政治230道错题集:马哲第二章多选

2017-04-21 15:23:29来源:网络

  政治复习要结合题目来看,注意把握每个部分知识点的命题形式,更熟练的动态把握知识要点。新东方在线分享历年230道精选错题集,单选题和多选题皆有,为大家分析命题和链接教材,下面是马哲第二章多选错题集。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多项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列宁“物质”的经典定义认识错误的有

  A.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B.表明物质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和人的感性活动

  C.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

  D.终结了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物质观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有:第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但就物质本身而言,还有其他的特性和属性。第二,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第三,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但可以被我们的意识所反映。该题A选项混淆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和根本属性(运动)。 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故D选项也是错误的。因此答案选A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页;《大纲解析》第10页。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这种对物质的认识虽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范畴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之间的特殊与普遍的关系。由于它不懂得辩证法,因此,它“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同时它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不能解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因此答案选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页;《大纲解析》第10页。

  4.现代科学正在研究“暗物质”和“反物质”。“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发现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已经过时

  B.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性

  C.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

  D.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作出了自然科学的证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作为客观实在性体现的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却依赖于物质,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现代科学研究的“暗物质”、“反物质”没有也不可能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暗物质”、“反物质”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暗物质”与“反物质”跟我们传统所见到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物质总是客观实在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这个统一性又是多样性的统一,“暗物质”、“反物质”只是证明和深化了世界物质多样性统一的基本原理。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还会不断地发现物质的新的具体形式,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因此选BCD。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16页;《大纲解析》第10-11页。

  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试题题干引文的作者方以智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自然科学家、朴素唯物主义者。他通过把气作为物质的一般而论证了世界的物质属性,认为“空气、声、光、形”等都是作为物质载体的“气”的相互转化而表现的四种基本形态,反映了他关于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物质存在方式多样性的思想和物质永恒地处于“流转”中不死不灭的思想。方以智的自然哲学体系实质上是以实证科学为基础的气一元论,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气作为本原,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项的深化就是D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属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页;《大纲解析》第11-12页。

  6.物质是运动的

  A.形式 B.主体 C.内容 D.基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宇宙间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和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页;《大纲解析》第11-12页。

  7.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 D.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题干认为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一论断非常正确,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因此而把两者等同起来,认为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则是不正确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但不是说两者没有区别。物质是表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运动则是表明这个客观实在是属性的一个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它是一切变化的主体,运动不过是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存在着。由此可见,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和运动与物质是否等同是两个问题,不能混淆,不能把物质的属性,即使是根本属性同物质本身等同起来。因此选BC。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页;《大纲解析》第11-12页。

  12.恩格斯指出:“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说明

  A.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物质 B.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C.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恩格斯的划时代贡献在于,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他不仅推倒了唯心主义时空观,坚持了时空的客观性,而且在恪守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前提下,把时空准确地定义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一方面,时空离不开物质,如恩格斯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另一方面,物质也离不开它的存在形式,只能在时空中存在,如恩格斯所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恩格斯给时空下的物质存在基本形式的定义又划清了与旧唯物主义机械论时空观的界限,指明时空不是与物质平行或无关的独立存在,而只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面对恩格斯的定义,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就没有立足的余地了,时间既不是物质之外均匀流淌的河流,空间也不是盛原子的容器,相反,时空作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与物质密不可分,只要是物质存在就必定占有空间,经历时间,而时空正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和体现。这样,恩格斯就把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彻底说清了,它不仅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关于时空的客观性、广延性、持续性等合理内核,而且在历史上第一次对时空的本质予以科学的界说,从哲学上给后来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留下逻辑空间。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8页;《大纲解析》第12页

  17.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的关系有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三种基本形式内在包含的关系。

  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生产实践。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的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认识的最基本的源泉和动力。第二,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这是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实践活动。第三,科学实验。这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的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处理的是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9-20页;《大纲解析》第13-14页。

  26.“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正是表明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在实践中积极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列宁指出:“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这种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的能动作用,无论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多大,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忽视甚至抹杀或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都是错误的,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第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正是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并且也有力的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9页;《大纲解析》第18页。

本文关键字: 考研政治 2018考研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