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22考研:历史学怎么学?

2021-06-07 07:26:00来源:网络

  

  一、引言

  最近常常有师妹师弟问我,说:“我刚开始复习,我该怎么复习呢?我应该怎么看书呢?怎么我看完书什么也记不住呢?我怎么记笔记呢?我看这十一本书够不够呢?”这些问题有时候真的让我没办法回答,因为这些问题大多数是比较主观的问题,我不太了解你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样,我说的建议或者师兄师姐的建议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或者根据我们自身的基础说出的,多数并不一定适用于大家。其实,仔细思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在问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历史学考研我们应该怎么学,最后我们要学到什么?如果我们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么其他很多问题,师弟师妹们自己也就会有了思路。

  二、历史是什么,我需要知道什么?(历史的初步认识)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问了历史是什么呢?我们都要考历史学的研究生了,这个问题不得不有一定的思考。我们在这里并不谈一些复杂的历史学概念,这里只谈“懵懂”的认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提到“历史”二字时,首先映入大多数人脑中的是“过去”二字,应该是过去的事吧。对,历史讨论的是过去。好,你想到这里,你也就基本认识到,历史本身是个时间概念啊。如果稍微懂一些历史的东西,仔细想想好像还是不够,不够在哪里呢?过去发生的事,下一步应该是想,过去哪里发生的事情啊?问到这一步,大家肯定会想了,最后一个问题是,是什么事情啊?对,如果知道了这三步,对历史的某一事件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举一个例子吧,以龙山文化、城濮之战、吴三桂这三个不同性质的词举例子,如果对这三个词有一点点初步的了解,我们看到这三个词的第一印象是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期的;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如果知道的再多一点又会想了,龙山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城濮之战是在晋、楚在城濮地区的发生的;吴三桂在山海关、云南有一些活动;最后就是这三个词的详细内容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其实,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时空下产生的。时空观念即是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的结合,是在特定时空下分析、理解历史事物的一种观念,是历史学科最核心的素养。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时空观念对我们理解和学习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时空观念有利于更好的从纵向、横向双向深入解析历史,把握历史事物的延续和发展,很多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其实就是时间逻辑。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些历史学术研究中,很多都在尝试解决时间问题,如果把时间问题解决清楚了,很多历史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笔者一年的复习及考试中,深深的认识到了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下面我们谈我们在复习中该怎么学时空观念?

  三、时间观念在历史学复习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做时间表,去了解一个朝代基本的发展情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抓住各朝代各时期的“主要矛盾”,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查缺补漏,搭建知识体系。以西汉为例,如果我们对西汉有一定的把握,我建议可以以重点事件为主做一个时间表。这是一个以时间顺序为主的梳理,要细致深入一些,这在初期学习时很重要。在做时间表时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朝代各阶段的重点;

  还要总结升华各朝代总体的重点,例如秦汉时期最主要的几个问题有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主要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王莽、汉光武帝等人的制度建设,要对比发展记忆)。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及豪强大地主庄园的发展形成。3、秦汉统治思想的发展变迁。4、秦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与战争。等等,这些重点几乎是贯穿秦汉始终甚至更广,是需要我们加以整理的。

  那么在对历史没有充分复习认识前,怎么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找到值得画到时间表上的事件呢?我想大家可借助真题来做,为什么呢?因为考的越多的真题,自然说明它越重要。我自己本身在做时间表、总结的过程中,主要参看了长孙博的大纲解析以及名词解释,在没有很好理解相关问题时,还借用了各种版本的历史课本,把这些课本当作工具书来看。长孙博的那本大纲解析的好处在于,它是各种经典课本的考点汇编,里面包含的都是考点和重点,而没有了十一本教材以及一些通史著作中为了体系完整而加的一些内容,因此更容易让我们抓住重点,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大纲解析在每个朝代的前面部分,往往会梳理或简要介绍这个朝代政治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而政治史的内容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有利于让我们迅速的抓住这个朝代的前、中、后期,从而更容易理解后面部分的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文化思想史等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做时间表时,有必要先通读一遍大纲解析,梳理认识一个时期事件发展前后的基本顺序,往往在看大纲解析时,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够重要了。(举例如下图,大纲解析秦汉时部分,分别介绍了秦朝、汉初、汉武帝时期、西汉后期与王莽时期、东汉时期,里面重要的时间点很好发现,以内容为例,秦汉史上来第一页的部分,只有一个时间点,那就是“公元前221年”,这个时间点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当然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再看名词解释这个朝代的名解有哪些笔记重要,因为名词解释恰恰是各个朝代发展里的一个个散落“珍珠”,如果你能把一些又大又漂亮的“珍珠”穿在我们的时间线上,也就抓住了一条条“珍珠项链”。我们在浏览梳理这个朝代的名词解释时,需要注意,一方面我们已经认真学习过了大纲解析,根据大纲解析也做了时间表,对这个朝代的历史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再看名解时,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一方面会有查缺补漏的作用,看哪些重要的、考的多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我们自己做的知识框架里,就增添进去。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利用,长孙博大纲解析这本书后面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如果仔细看这个大事年表的话,我发现这个大事年表的特点在于简而精,“简”在于这个时间表不是像以往的大事年表一样倾向于政治、战争等大事件,罗列很多历史上的事件,因为这些大事件不一定对考研历史来说非常重要,这个时间表总体上显示的时间比较简略一些;“精”在于,这个大事年表它完全是以考点频率、重点为参考对象而做出来的。以先秦史部分大事年表选的几个事件为例: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共和元年)、葵丘之盟、城濮之战、初税亩等等,无一不是考试中重点中的重点,考频之高,大家可自行翻阅名词解释进行了解。在此,我们也可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绝大多数考研同学都会碰到的一个问题,时间点我们应该背不背啊,我觉得应该记住一些重要的,也就是考频最高的以及最重大事件的时间点,这些时间点就像是茫茫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灯塔,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作用。当然,在考试中,也占有一些分值,例如2007年的名词解释《九十五条论纲》,教育部发布的参考答案中,如果没有1517年,那便没有这1分。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这个时间的话,我在后面叙述时,也会显得很局促,丢失的可能不止这1分。仔细做完时间表后,取舍之间我们或许会有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我们可以把朝代分为不同的阶段,这个划分绝不是机械的以时间的前中后进行划分,因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而抓住不同阶段的重点才是划分的关键。以西汉为例,西汉大致可以以汉武帝的统治时期划分为西汉的前中后期,汉武帝的统治时期为(BC141—BC87),在BC141年前可以划分为西汉的早期,一方面汉初是“非承秦无以立汉”的袭秦之制,另一方面又要“矫秦之政”。所以这一时期我们需要重点把握的是汉承秦制、黄老之治在各领域的措施、军功阶层、诸侯王问题等;汉武帝统治时期(BC141—BC87)可以划分为西汉的中期,汉武帝说“汉家制度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所以汉武帝时期掀起了制度创立以及对外民族征战的高峰,这是我们需要重点理解把握的;汉武帝后期西汉总体便转向了下坡路,虽有昭宣中兴之象,但衰败之势并无扭转。因此我把汉武帝统治后也就是BC87年后化分为西汉后期,西汉后期的主要问题是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急,即土地和奴婢问题,这才有了西汉后期的限田限奴之议,更授命,以及王莽篡位以及他的种种改制措施。如果前后这样理解我觉得你对西汉的把握应该是比较细致了。当然并不仅仅限制于上文所说那些内容,而是在解决这样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解决与之相关的“次要矛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复习时候努力抓住主线,有的放矢,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是上面所举的师兄师姐的笔记中,上面为时间表,下面所进行的那一系列总结了。

  世界史同样也是如此,以罗马为例,在做完罗马发展的时间表后,然后在时间表下面进行总结。以上面的思路而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主要矛盾,例如:(1)罗马共和国前期(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这是共和国前期的“主要矛盾”(2)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三世纪到二世纪)的领土扩张及其影响。(3)罗马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原因(公元前一世纪前后)(4)罗马帝国时期的各王朝发展及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的改革(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5)罗马帝国后期的危机与日耳曼民族的入侵。等等 大家先画时间表,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各时期的“主要矛盾”,然后必须把每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吃透,其他次要矛盾基本上也可以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顺便解决。

  大家可以把每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凝炼成一道论述题,自己参考总结出自己的答案。以罗马为例,大家可以把上面的内容总结成五道论述题,自己参考着课本和资料书,努力形成自己的答案,当然内容绝不限于这五道题,而是以这五道题为中心把相关问题吃透,而必须保证这五道题很熟悉,并且参考着长孙博的那个论述题,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把题目总结到笔记本上。这样的话对思维的训练以及答案的组织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后期复习的时候也会有重点可以复习,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非常的有意义。(这是自己做出来的绝好的复习资料)笔者在思考解答历史问题时更多的时候都是从时间出发的。这让我更加认为时间在历史学习上的重要性。

  此外,笔者在与朋友交流时,常常谈到这个问题,如果我问一个复习历史的同学,汉武帝的统治时期大概知不知道,不一定准确的说出来也可以,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大可能就是对西汉的历史理解不够透彻,汉武帝统治时期本身的重要暂且不说,围绕着BC141和BC87年前后还有很多小的知识点,例如BC140 汉武帝即位设立中国第一个年号“建元”,BC87年前后的轮台诏以及巫蛊案等等。此外,大家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最混乱的朝代,我们常常会互相提问到一般情况下哪一年进入北朝,仅仅这一问便可知道对魏晋南北朝的课本、政治史把握如何。有同学会问了,这么多时间有必要记吗?难道我不知道汉武帝的统治时期以及439年进入北朝,我对西汉和魏晋南北朝就不能够理解吗?也不能这样说,但至少可以说是理解的不够清晰。

  如果你有兴趣和时间,对真题分析过后,你会发现大多数历史真题都是以时间段为单位发问的。以313历史学统考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为例(各时期均如此,我已全部整理,空间有限,不再多举)

  四、空间观念在复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历史事件的发生必须有特定的空间或者说是地理位置,没有空间也就没有事件发生的载体,是不完整的历史。因此地图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是绝不可或缺的。

  下面我举两道真题,大家看一下。

  1、简答朔方节度使在唐中叶大局的地位。(2019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史)

  2、简述一下北魏六镇近些年的考古发现的地理位置。(2018年内蒙古大学中国史)

  这两道题均属于较有难度的题目,但是大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破题的关键在于时间和空间位置。以第一道题为例,唐中叶是时间概念,朔方节度使在这道题上本质上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不在朔方节度使是谁,如果你知道唐中叶大概是什么时候,并且知道朔方节度使的镇地的位置,如果了解的更多一点,知道安史名将郭子仪曾是朔方节度使,答这道题就简单多了。第二道题也考的北魏六镇的地理位置。考察地理位置的真题不胜枚举。

  对考研历史而言,我们大家一般使用的都是谭其骧先生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和张芝联先生主编的《世界历史地图集》,这两本都是很好的地图工具书。地图的认识和利用不可缺少,尤其是对世界史的学习,世界史部分章节比较混乱,看不懂的部分建议对照着地图,慢慢看懂。其他课本上的重要地理名词如果看不懂建议也看看历史地图集,并不能稀里糊涂的放过,对不熟悉的地理位置及时查找地图,这样你对历史的掌握会更加丰富立体活泼。

  看到今年考研的学生努力学习,不断问问题的那种求知欲,笔者想起了自己考研复习时的艰辛和不易,以及探索学习方法时的种种困惑,心情也是百感交集,因此写下自己的一点点思考,如果对正在复习的师弟师妹有一点点的启发,笔者将感到万分的欣慰。祝大家今年都成功上岸!




本文关键字: 2022考研历史学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考研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