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婴儿言语的发展

2023-01-11 07:52:00来源:网络

  考研心理学复习备考过程中,具体的备考指导,对于大家的备考来说有更好地指导意义。具体的考研心理学部分如何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为了让参加考研心理学考试的同学,更高效的复习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婴儿言语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婴儿言语的发展

  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一) 语言与言语基本过程 •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等其它符号系统所没有的特性。 • 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 区分语言和言语。 • 言语过程(speech process)主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三方面。 • 言语知觉(speech perception)是指通对对言语的感知以获得信息的过程,是言语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婴儿最早获得的一种言语功能。 (二)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1. 转换生成说 • 乔姆斯基(1957)认为:(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2)语法是生成的。 (3)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2. 强化说 •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无论是操作性还是经典性)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模仿说 • 阿尔波特(Allport,1924)认为,婴儿语文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文的简单翻版。 • 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1975) 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 4. 认知学说 •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前言语的发展

  (一) 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婴儿在最初的几周内就已经听完了人类语言所拥有的绝大部的语音差别(Aslin & Pisoni,1980;Aslin,Pisoni,& Jusczyk,1983;Jusczyk,1981,1985;Kuhl,1986) • 婴儿在生后一周内就已能区分出人的语声和其它声音,这种区分而且还是类别性的(DeCasper,Fcfer,1980• 3—4个月的婴儿已能对辅音进行范畴性知觉,区别出清浊辅音的不同(Eimas,1975;Morse,1978) •10—12个月时,婴儿区分、辨别各种语音的能力已基本成熟,能够辨别出各自母语中的各种音素,并认识到它所代表的意义。 婴儿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的5个阶段: 1.妊娠中、后期(5—8个月) •胎儿已有了初步的听觉反应和原始的听觉记忆能力,能大致区分出乐音、噪音和语音,并表现出对母亲语音的偏爱。 2.新生儿期(0—1个月) •婴儿已能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并能根据声音的物理特征来辨别各种声音的细微差别。 3. 发音游戏期(2—3、4个月) •婴儿已开始理解言语活动中的某些交往信息,能和成人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能够鉴别区分并模仿成人语音,并能辨别消浊辅音,获得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 4. 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婴儿已能鉴别言语的节奏和语调特征,并开始根据其周围语音环境改造、修正自己的语音体系。 5.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婴儿已能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能把听到的语音转换为音素并认识到这些语音所代表的意义。 (二)语音的前言语发展:• 吴天敏和许政援(1979)将婴儿语言前期的语音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即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卡普兰(E.Kaplan & G.Kaplan,1971)把它们划分为四个阶段: 1.“哭叫”(0—1个月) 2.“唧唧咕咕”(1—5、6个月) 3.“呀呀学语”(6—10个月) 4.“标准化言语”(11个月) 朱曼珠、张仁俊(1987)认为,各类语音发生发展的顺序是由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生理成熟程度所决定的。由于人类婴儿发音器官生理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因此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也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三) 前言语交流的发展:1. 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 贝茨及其同事(Bates等,1975)研究发现,婴儿9个月时即能有目的或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其标志是“原始祈使”(proto—inperacves)和“原始陈述”(proto—declaratives)行为的产生,而后者包括“呈示”(showing)和“给予”(giving)两种行为。 2. 前言语交流的指代性 指示(pointing)是前言语交流指代性的典型外在表现,在前言语交流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 Hannan(1982);Fogel & Hannan(1985)发现,婴儿生后第9周就出现了类似于指示动作的姿势。 贝茨等人(1979)和斯奈德(Snyder,1975)研究发现,指示动作的出现标志着随后语言能力的大发展,二者有一定正相关。 3. 前言语交流的约定性 瑟尔(Searle,1969)认为,9个月时出现的工具性行为的仪式化现象,实质上是婴儿语言交流约定性的最原始的开端。

  言语的发生

  (一) 第一批词的产生及其生态学分析 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Bates等,1979),最晚则在生后16个月时(Barrett,Harris,Jones & Brookes,1986)。 •场合约定性:巴雷特等发现,第一批词具有很强的场合约定性(context-bound),即它们只能用来指代很有限的某个特定情景(场合)下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特定事物,还不具备概括性意义,只具备原始的指代性、对应式的象征性和一定的交流意义,就好象是某一特定场合下特定事物的伴随物一样(Barrett,1983;Greenfield & Smith,1976;Griffiths,1985; Halliday,1973,1975)。 • 概括性意义:巴雷特等人(Barrett等,1986,1989)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婴儿说出的第一批词中,有一些已具备了概括性意义。这一发现表明,在言语发生过程中婴儿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它推翻了“第一批词不具概括意义”的结论,并将严格意义上的词语发生的时间推进到生后10个月。 (二)词语的获得与运用:婴儿词语的获得与运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现: 1.继续掌握一些场合限制性较强的词; 2.已掌握的词开始摆脱场合限制性,获得初步的概括意义 3.开始直接掌握一些具有概括性和指代性动能的词语 词语的去场合限制性(decontextualisation)是婴儿真正掌握词语、获得概念的重要途径。其外在表现为,原本只用于特定场合、特定事物的词语,现在迁移、运用到与此事物有关的不同场合。

  言语的发展

  (一)双词句的生成及其机制 :•双词句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已具备语句的主要基本成分。但是它仍然简略、断续、不完整。 •有些看起来更象人们打电报时所用的语言,被称为“电报句”; •有些则是由一个常用词作主词,再加上一个指代事物、动作或属性特征的词语组成的,称为“主词句”,如“那书”、“嘿,汽球”、“更多牛奶”,等。 双词句的生成规则:1.“中轴开放式”联结,即以常用词为“中轴”,在其前或后联结一个关于事物、动作和属性特征的词,组成“主词句”; 2. “范畴对应式”联结,即由来自两个不同范畴(种类和性质上截然不同)却有内在实际意 义或特定关系的词联结,从而组成“电报句”。 (二)语法的获得: •大量研究表明,20~30个月是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期。而到36个月时,婴儿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一个颇具表达能力的“谈话者”。 •在婴儿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过度规则化”或“规则扩大化”(overgeneralization)现象,这与婴儿“自我中心思维”的绝对性有关(庞丽娟,李辉)。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婴儿言语的发展”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考研心理学复习指导内容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


本文关键字: 考研心理学资料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考研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