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5年考研:择校择专业案例分析

2014-03-14 10:43:18来源:求学考研

  

对于职场考研人士来说,考研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希望通过考研使人生前进的方向发生改变;二是所从事的工作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需要学历的进一步提升。

  后一种情况在工作多年的考生中很常见,这一人群往往是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在职场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案例一:辞职考研决心大

  考生概况:刘同学,女,1981年出生,未婚。2005年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广东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目前为了职位晋升而提高学历,院校尽量选择广东省内高校或者相邻省份高校。

  刘同学在电话中向笔者透露,她现在任职的单位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不错,但因自己的本科学历一直没能向上更好地发展。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必须要提高学历,为长远职业发展规划打好提前量,提高自身竞争力。刘同学本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备考2013年的考研考试。

  案例分析:考研大军中不乏已经毕业的考生,但以毕业时间较短的居多,像刘同学这样毕业8年再考研的还是比较少的。“时间是利刃”,虽然刘同学本科成绩不错,但工作长达8年之后,工作经验积累得不少了,可是课本知识却已经已遗忘得差不多了,所剩无几。她要一次性考研成功,显然有点难度。

  刘同学联系到笔者已经是2012年的5月底,既然有考研意向,就要将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完成,以便有更充裕的备考时间。准备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择校择专业。根据她的本科会计专业、目前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专业基本敲定在会计。这样不论初试专业课学习还是复试专业课备考,相对于跨专业考试都有一定的优势。在确定会计专业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会计学在初试考试科目中,要求考核政治(100分)、英语一(100分)、数学三(150分)及专业课(150分)的知识,这些学科知识在刘同学的现有工作中基本没有涉猎,给备考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此,笔者向她介绍了会计硕士(MPAcc)的考试形式。

  MPAcc的初试考试科目共两部分:英语二(100分)和管理类联考综合(2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中涉及初等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三个部分;复试考试科目一般为:专业课、政治、英语口语听力及综合面试。这个专业的考试难度相对较小,院校基本按照地域要求划定为广东地区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深圳大学,因为该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各院校相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需要考核专业课),可以依照进步空间和分数情况最终确定,也缓解了慌乱盲目选择院校的压力。

  刘同学离开校园的时间较久,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及学习规划都存在问题,因此选择辞职到北京全身心备考,报考了全封闭的辅导班,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与研友一起备考。

  录取结果:刘同学最终以219分的成绩,成功被中山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录取。

  总结规律:刘同学通过半年的集中面授辅导成功被中山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录取,她的成功经历,给辞职考研的考生带来不少启示。

  第一,报考本科专业更容易成功。经过本科4年的学习,即使已经步入职场,原来的基础也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的,选择本科所学专业,在专业课方面更容易过关,从而可以匀出更多时间复习公共课。

  第二,院校专业选择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刘同学本科学的是会计专业,8年来一直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她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增加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就未来的职业规划而言,与本科专业及所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是最佳选择。辞职考研的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如果你打算继续从事目前的职业,那么就要报考相关的专业以增加以后纵横职场的砝码。如果打算把考研作为转行的起点,那么就要明确将来打算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从而有目的性地选择专业。

  刘同学之前是在广东工作,毕业之后仍然打算在广东原来的领域工作,因此选择广东或者相邻省份的院校,有利于积累人脉和经验,对毕业之后找工作会很有帮助。各位打算辞职考研的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及早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最好所选院校就在自己打算就业的地区。

  第三,对自身水平有明确的认识。刘同学因为脱离学校比较久,完全没有备考思路和方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参加了全封闭的辅导,按照辅导班多年的“五轮四阶”学习法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取得理想效果。其他考生也应从实际出发,客观判断自身水平,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复习方法。如有需要,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班,好的辅导班可以帮助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目的。当然,目前辅导机构鱼龙混杂,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多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服务体系、学习资料、历年成功案例等方面认真辨别辅导班的优劣,以保证辅导的效果。

  第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和绝大多数考研人不同,刘同学的考研信念更坚定,因为经历过职场的摸爬滚打,深知学历、眼界、学识的重要性。为了考研成功放弃现有较稳定的工作,因此在辅导班学习期间更是珍惜每分每秒,认真对待每次周测评、月测评及阶段测评,及时查漏补缺,这恐怕也是很多在校学生难以做到的。

  以下附近年来MPAcc院校招生情况,仅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如有出入,请以院校官网公布信息为准。

案例二:

  报考经济类专业,地域因素非常明显。全国一共有255院校招收经济学专业,北京占了42所,其中“211”院校26所,“985”院校8所,而且排名在前51所院校中,北京也占了10所。北京作为全国招收经济类研究生院校最多的地区,成为报考经济类专业的考生“扎堆”报考的热区,名校热专业,是很多考生多向往的,然而,其门槛之高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要想在自己实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获得性价比比较高的结果,对于以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的考生来说,专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考生概况:李同学,男,苏州人,本科读的是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在校成绩整体偏下,经济学专业课基础为零。他从小就比较喜欢经济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在学校很难换专业,所以在大三上学期就已经确定考研。至于专业,非金融类不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是李同学心目中理想的选择。但是录取分数线极高,接近400分,这让无任何基础的李同学一筹莫展。

  案例分析:李同学在大三上学期确定报考经济学专业以后,一直在纠结院校问题。在我真正见到李同学的时候,已经是春节开学以后,大三下学期了。李同学说,如果不确定院校,自己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复习,总感觉专业课是自己最短的一块木板。李同学的朋友本科时读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和院校,但是他在考研时通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李同学听了朋友的经历后,深受触动,现在他也很想报考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中国人民大学,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水平,本科院校专业以及竞争对手,就觉得自己肯定没戏,肯定是“炮灰”。

  目前,人大有10个学院招收经济学专业,李同学比较想去经济学院或者财政金融学院,而且更喜欢应用型的专业。根据往年招生情况,2012年,经济学院共录取183人,其中推免89人,援藏3人,统考91人,财政金融学院共录取88人,其中推免62人,统考26人。李同学倾向读应用型专业,那么最合适他的当属金融硕士。人大的金融专硕不考数三,考查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每年人大的金融专硕大概招收80人,其中20~30人是推免,50~60人是统考。在统考人数中,北京校区的财政金融学院会招收10~20人,剩下的学生到苏州校区的国际商学院学习,但是第二年会转回到北京校区。同时,由于李同学是苏州人,如果第一年到苏州校区学习,可以更快地适应研究生生活,为第二年的校外实践作铺垫。

  对李同学最有利的是,就目前的录取情况分析,金融专硕的分数线通常比金融学硕的分数线低一些,人大公布的金融专硕类分数线一般为340分左右。这在无形中减轻了李同学的复习压力。

  录取结果:李同学最终以政治75分,英语72分,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122

  分,专业课135分被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录取。

  规律总结:李同学最终被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专硕录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

  于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 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李同学从小就对应用经济学类感兴趣,而且

  人大一直是自己梦寐的大学。帮助李同学选择院校专业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导向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院校,复习会更有动力。爱好非常明确的考生在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可以先考虑一下自己的爱好,如果能把爱好和专业结合起来,将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动力十足。

  第二, 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李同学对自己的水平有很清醒的认识,自己

  本科在校期间成绩偏下,又是跨专业考研,专业基础为零,而人大金融学硕士的分数线一般在370分以上,如果选择人大的金融学硕,成功率不高。相较而言,金融专硕的分数要低不少,对于跨专业的李同学来说,经过努力还是非常有希望成功的。北京其他几所金融类名校的金融学硕同样门槛非常高,竞争异常激烈,

  第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李同学选择考研是为了以后的就业考虑,所以实践类比较强的金融专硕更适合自己。如果你并不打算走学术道路,而是毕业后直接工作,考研是为了为就业增加筹码,那么更注重实践的专硕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专硕一般是校内一个导师,校外一个导师,在读研期间就已经开始实习工作,可以为毕业后的正是工作积累经验和认为,对就业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手考研报考指导手册(完整版)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考研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