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20考研西医综合备考:【生理学】呼吸(3)

2019-07-01 17:00:23来源:网络

  2020年西医综合考研复习已经开始,新东方在线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西医综合备考:【生理学】呼吸(3),希望能帮助大家!

  生理学基础知识:呼吸

  七、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式

  1.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呼吸运动的基本调节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

  2.呼吸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呼吸节律的发生依赖脑干两侧多个不同部位的多组神经元活动的组合,这些部位包括延髓呼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等。

  (1)延髓呼吸中枢包括背侧呼吸组和腹侧呼吸组。背侧呼吸组实际上是孤束核的腹外侧核,大多数为吸气相关神经元,轴突交叉至对侧终止至脊髓颈、胸段的膈神经和肋间神经的运动神经元。腹侧呼吸组包括疑核、后疑核、包氏复合体等神经核团,其中既含有吸气相关神经元又含有呼气相关神经元。

  (2)呼吸调整中枢包括脑桥前端的 2 对神经核团,即臂旁内侧核和相邻的 Kolliker-Fuse 复合体。其作用可能是传递冲动给吸气切断机制,使吸气及时终止,向呼气转化。此作用与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吸气向呼气转化相似,如果同时切除呼吸调整中枢、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动物将出现长吸气呼吸。

  3.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吸气切断机制:

  引起吸气向呼气转化的信息来自三个方面:①吸气神经元;②呼吸调整中枢的纤维投射;③肺牵张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吸气切断机制。

  八、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内,是牵张感受器,传入纤维是通过迷走神经粗纤维进入延髓。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肺缩小反射。平静呼吸时,这两种反射都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仅在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

  2.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J 感受器是位于肺胞壁毛细血管的组织间隙内,它接受组织间隙膨胀作用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变浅变快。

  九、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调节呼吸的化学因素: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 O2、CO2、H+。

  2.CO2 对呼吸的调节:CO2 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一定水平的 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CO2 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其中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是主要途径。

  CO2 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因为:血中 CO2 变化既可直接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又可以增高脊液中 H+浓度作用于中枢感受器;而血中 H+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O2 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同时低 O2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3.[H+]对呼吸的调节:血液中[H+]升高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强。H+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而中枢感受器的有效刺激是脑脊液中的H+。

  4.低 O2 对呼吸的调节:O2 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p(O2)降低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5.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生理刺激是[H+]变化而不是O2、CO2 的变化。

  记忆方法:

  (1)调节呼吸的体液因子有 O2、CO2、H+,其中 O2、CO2 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内外达到同一浓度,因此“正常”细胞不能感受O2、CO2 的变化。中枢化感的细胞是神经细胞,属于“正常”细胞,故不能感受浓O2、CO2 度的变化,而外周化感的感受细胞是Ⅰ型细胞,是“特殊”功能的细胞,故能受到O2、CO2 浓度变化的刺激。

  (2)H+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故细胞外液中的 H+浓度增加,对中枢化感的“正常”细胞和外周化感的“特殊”细胞都是有效的刺激。

  (3)p(CO2)↑时,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使H+增多,故p(CO2)↑能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4)由于中枢化感是“正常”感受细胞,而外周化感为“特殊”细胞,故H+增多,pCO2增高,主要通过中枢化感调节呼吸运动。

  (5)由于外周化感为“特殊”感受细胞,因此它的适应性较中枢慢,当持续 p(CO2)增高对中枢化感的刺激作用出现适应现象时,不能吸入纯氧,因为需要一定的低 p(O2)对外周化感的刺激作用,以兴奋呼吸。

  十、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气的运输: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1)物理溶解量取决于该气体的溶解度和分压大小。

  (2)化学结合的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这是氧运输的主要形式,占98.5%,正常人每100ml动脉血中Hb 结合的O2 约为19.5ml。

  (3)Hb 是运输O2 的主要工具,Hb 与O2 结合特点如下:

  ①可逆性结合;②Hb 中的 Fe2+仍然是亚铁状态;③是氧合而不是氧化;④结合与解离都不需酶催化,取决于血中 p(O2)的高低;⑤结合或解离曲线 S 型,与 Hb 的变构效应有关。

  2.二氧化碳的运输:

  (1)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占 5%,化学结合:HCO3-占 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占 7%;

  (2)O2 与Hb 结合将促使CO2 释放,这一效应称何尔登效应。

  3.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呈S 型

  (1)上段较平坦,氧分压在70m/100mmHg 范围变化时,Hb 氧饱和度变化不大。

  (2)中段较陡,是HbO2 释放O2 部分。

  (3)下段最陡,HbO2 稍降,就可大大下降,这有利于运动时组织的供氧。下段代表 O2贮备。

  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H+]↑、pCO2、温度升高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均使氧解离曲线右移,释放O2 增多供组织利用。Hb 与O2 的结合还为其自身性质所影响。

  酸度增加降低Hb 与氧亲和力的效应称为波尔效应。


本文关键字: 2020考研西医综合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