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22考研国际商务硕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重要知识点(24)

2021-04-21 07:06:00来源:网络

   2022考研国际商务硕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重要知识点(24)

  下面是新东方在线考研小编整理的国际商务硕士考研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重要知识点,供2022考研的各位考生参考。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收益

  (一)贸易创造

  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二)贸易转移

  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是指在关税同盟中的成员国改变其贸易方向,将与非成员国进行的贸易转向与同盟内其他成员国来进行。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收益和风险

  参与关税同盟的各成员国,除了能获得静态收益之外,它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情况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关税同盟会产生许多动态效果,如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对投资的激励和规模经济等。

  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创新会进一步刺激投资的增加,这对于充分利用新创造的市场是很有必要的。一些成员国也可能面临来自同盟外其他国家投资的极大增长。成员国内已存在的外资企业,为了充分利用新创造的市场,就可能会扩大投资或进行重组。此外,那些过去只是单纯依靠向盟国出口产品的外资企业,现在也会决定在盟国中建厂––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的贸易转移效应所显示的,关税同盟成立后,非成员国的厂商毕竟是受到歧视的。

  最后,关税同盟的建立形成了一个大市场之后,生产能力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企业也可以过边做边学(learning by doing)积累发展所需的经验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熟练工人,管理上的技巧也会得到提高。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专业化程度将更高,从而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三节 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一、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一)欧盟的历史沿革

  欧洲经济一体化大事记

  时 间

  事 件

  1950年5月9日

  提出欧洲国家煤和钢的资源供应共同规划;确立了创立“欧洲联邦”的战略目标。

  1951年5月

  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成立。

  1952年5月27日

  签署《欧洲防御联盟条约》,该条约在法国未得过。

  1957年3月25日

  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

  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9年1月1日

  首次降低关税10%。

  1962年1月30日

  共同农业政策生效。

  1967年7月1日

  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一体。

  1968年7月1日

  关税同盟生效,取消了欧盟内部工业产品流过税,制定了共同对外关税税则。

  1968年7月29日

  欧盟内部劳务自由流通。

  1972年3月

  创立“洞中之蛇”汇率制度,使各国货币浮动幅度降至2.25%。

  1973年1月

  丹麦、英国和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共同体扩为9国。

  1975年2月28日

  签署洛美公约,同44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建立联系。

  1978年4月3日

  同中国签署《贸易协定》。

  1978年

  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欧洲共体(EC)。

  1979年3月13日

  埃居体系取代货币蛇型浮动体系;欧洲货币单位(埃居)成为欧洲记账单位。

  1981年1月1日

  希腊加入欧共体。

  1986年1月1日

  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

  1986年2月

  签署《单一欧洲法案》。

  1987年7月1日

  《单一欧洲法案》生效,规定在欧洲委员会中实行投票加权的表决规则,不再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1990年7月1日

  资本流动自由化,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

  1992年2月7日

  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月1日

  欧共体实现单一大市场。

  1993年11月1日

  《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

  1994年1月1日

  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欧洲货币局建立。

  1995年1月1日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

  1995年12月

  确定欧洲单一货币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启动。货币的名称为“欧元”(EURO)。

  1997年6月

  签署稳定与增长公约、第二汇率机制。

  1998年6月

  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1999年1月

  欧元诞生

  2000年1月15日

  准备接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马耳他等国加入欧盟。

  2001年1月2日

  希腊成为欧元区的第12个成员国。

  2002年1月1日

  欧元开始流通。

  2002年12月13日

  欧盟哥本哈根会议决定在2004年5月1日前,接受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和马耳他等十国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 ×

  (二)欧盟东扩与欧洲一体化

  欧盟的东扩计划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

  先期准备阶段(90年代上半期)。主要是与中东欧国家签署联系国协定(也称欧洲协定),制定入盟标准和实行先期准备战略。波兰和匈牙利于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于1993年,波罗的海三国于1995年,斯洛文尼亚于1996年分别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联系国协定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欧盟与联系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目的是使联系国逐步融入共同体中。联系国协定的目标是在2002年前实现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并为其他部门的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制定入盟谈判时间表阶段。1995年,马德里首脑会议提出入盟谈判应在政府间会议结束半年后开始。1996年,佛罗伦萨首脑会议认可了上述提议。在1997年6月的阿姆斯特丹会议上,首脑们指示理事会审查即将于7月推出的欧盟委员会对各申请国的意见。1997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表《2000年议程》。该议程分为三个部分,即共同体政策的前景、欧盟2000~2006年的财政框架以及欧盟东扩问题。在《2000年议程》中,欧盟委员会认为,依据哥本哈根标准,欧盟应首先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六国为成员国。1997年12月,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建议,决定首先同上述6国进行入盟谈判,而对剩下的5个国家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则视其进展而定。会议还拒绝了土耳其的候选国资格。

  正式入盟谈判阶段。1998年3月12日.在伦敦召开了欧洲大会,欧盟成员国以及申请加入欧盟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土耳其拒绝与会。欧洲大会是与会者讨论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和内政事务以及经济合作的一个论

  坛,旨在配合欧盟东扩进程。3月30日,欧盟各国外交部长和中东欧首批6国外交部长聚会布鲁塞尔,正式开始了入盟谈判进程。科素沃战争后欧盟明显加快了东扩步伐,同时决定对东扩战略进行调整。1999年12月,在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欧盟宣布将于2000年同6个新候选国,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开始人盟谈判,同时宣布给予土耳其入盟候选国资格,但暂不与之谈判。2000年2月14日,欧盟外长理事会正式开始了同新6国的入盟谈判。2002年12月中旬,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2004年5月1日将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等10个国家加入欧盟,会议还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入盟时间及土耳其的入盟谈判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2003年4月16日欧盟雅典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欧盟15国与上述10个申请国签订了加入条约。

  东扩是欧盟世纪之交的重大事件之一,它不仅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整个全球的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欧共体成立之初,就已经表达了将一体化扩展到整个欧洲的愿望。《罗马条约》第一句话就是:“矢志为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紧密联盟奠定基础”,并“决心以共同行动消除分裂欧洲的障碍,确保其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进步”。就是说,欧盟将最终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代言人。但是,在欧盟内部,民族、国家的边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在欧盟的统一体外,还有其他利益集团的存在,外部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同样会影响内部均衡。这些都决定了东扩之后,欧盟的一体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三)欧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

  欧盟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会产生“聚集效应”,如今它不仅吸引了西欧的众多国家参与,而且吸引了许多中东欧转型国家。这从经济上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前面介绍的关税同盟效应从政治上看,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影响远非单个成员国所能及。另一方面,它会产生“扩散效应”。这并非要求所有国家完全与欧盟一样,而是从一体化经济学角度来说,内部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自由贸易会取得不同程度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规模经济、投资刺激等效应。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这可从表11-3中的数据反映出来,但对非成员国向欧盟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出口、直接或间接投资就可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欧盟内部生产要素、商品的自由流动所导致的生产的调节,也会出现各个集团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而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遭受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同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很可能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扩大,内部也会采取有利措施来调节利益的分配。可以预言,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将在经济上持续走强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地向建立“大欧洲自由贸易区”迈进。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过程

  1989年1月1日,两国签署《加–美自由贸易协定》 (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1990年,墨西哥正式提出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举行谈判。在经过了连续14个月的紧张谈判,美、加、墨三国外贸部长终于在1992年8月12日达成了《北美洲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起,把美、加、墨三国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终于正式诞生了。

  (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

  (1)降低与取消关税。(2)开放金融保险市场。(3)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4)公平招标。(5)保护知识产权。

  (三) 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评价

  首先,北美自由贸易区增进了地区合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缓解了1994年底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其次,北美自由贸易区促进了三国贸易投资的扩大。随着各成员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自由贸易区内的规模日益扩大,区内贸易占各成员国总贸易的比重均有所提高。最后,北美自由贸易区促进了三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本文关键字: 2022考研 国际商务硕士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