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5年考研无指定参考书时该如何选择

2014-07-14 10:09:55来源:网络

  热点别陷得太深

  相对经典教材而言,专业期刊时效性较高。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如果自己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没有订阅这些杂志,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中国知网(cnki)或其他学术期刊网,在本学科目录下检索相关期刊资料即可,一般大学校园网络都可以免费下载相关杂志论文。但与此同时,如今学术出版的“大繁荣”给跨专业考生造成很大困扰——琳琅满目的期刊杂志,多到让你无从选择。像新闻传播学,人大考生一定要看《国际新闻界》,复旦考生必看《新闻大学》,北大考生则要重点关注《北大新闻传播评论》……虽然这几本期刊都是本学科经典的学术刊物,但不同学校都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到底要看哪几本?对于本专业学生,这可能是不言自明的,但对跨专业考生则是旱鸭子下水,无所适从。建议考生一定要多看看前辈的经验贴子,多跟本专业考研的同学交流,多找几个研友问一下。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期刊、杂志、论文是个无底洞,目的仅在于开阔学科视野,千万不要陷得太深。(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求学考研》杂志微信:qiuxuekaoyan)

  别被网上书单唬住

  正是有许多学校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网上便流传着形形色色的书单,问书目、晒书单也成为这些院系的考生一年年薪火相传的一个传统。这些书单既为后来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当这个书单过于庞大时,会给后来者以高山仰止、唯有叹息的沮丧感和挫败感。考北大传播学的同学想必都知道一位叫做“逆转录猴子”的师兄当年开的书单,书单共推荐了39本书和1套丛书。见到这份庞大的书单时,梦想慢慢碎裂的声音,我记忆犹新。

  我显然是不会推荐参考书的。究其原因:说多了,会让学弟学妹们感到沉重,说少了,又害怕他们过于轻敌,不好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显然不是仅仅给考北大的传播学的人看的。但是有些原则还是通用的。

  不要被书单唬住,尤其是洋洋洒洒的书单。

  从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上文中那位师兄推荐的书单,开始时完全不相信自己能读这么多,到最后自己真的看了甚至不止那些书,发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从现实的角度看,相当一部分教材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虽然学长推荐了几十本书,但主要用心用功看好几本核心的书,其他书目只是一个补充,绝大部分内容是不需要费力看的,或者说,大部分书只需要对照着看看表述上的不同,意义仅在于查漏补缺。

  所以,笔者建议:从最核心的书开始看起,通过这几本核心书目搭建起学科的知识框架,然后通过更多的阅读来填充、修正、完善、乃至推翻框架。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辨识力,像李敖所说:如果我尝了一口,发现是个坏蛋,我干嘛还要整个吃下去呢?坏书翻几页就看得出来,好书一品唇齿留香。后来,自己每看一本新书时,都有一个习惯,看完书名,先不着急翻看内容,而是给自己出一道命题作文:假如我来写这本书,我会从哪个角度入手,分哪几个板块哪几个章节。大致有个轮廓后,打开书的目录,如果跟自己的思路差不多,直接合上,看下一本;如果跟自己思路不一样,就看下去。一本本看下来,在比较中视野和思路会有很大的提升。

  概而言之,如上文所说:精耕细作三五本,浮光掠影三五十。精耕细作是为了打基础、建框架,浮光掠影是为了拓眼界、广视野。

  书目相差不大,功夫更在书外

  事实上,不指定参考书目,每个人看的书也几乎相同。就我了解而言,我们学院不论考上的,没考上的,看的书目都差不多。大可不必担心谁有绝密书单,像核武器一样天天觊觎着。我们的起点都是相同的,不会在输在信息不对称上。每个人看的书都差不多,最后的成绩却天差地别,原因不在书目,而在书外。

  不指定参考书目,出题必然开放。题目开放的好处是不拘束、可拓展、有充分的缓冲或转换空间。我见过中传的考题,与北大完全不一个套路,北大出题活泼、主题很多,中传抠课本、考查点具体而微。我跟朋友说,如果考中传,我一定落榜,因为我不喜欢去记那些零散的知识点。相反,北大给了我很大自由,让自己可以放纵地去答题,而不必考虑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兹举一道题目为例。北大2013年传播学考卷中,有一道题要求分析“鸟叔之风靡全球”。这是一个很好的考查时事热点与专业理论结合的题目,有许多角度可供分析,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但要想把问题说透,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带上传播学的眼镜,以学科视角来审视分析。既紧贴社会关注,又有理论延展的空间,这样的题目,参考书自然不会给你答案。

  这可能才是我要说的: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参考书,不是灵丹妙药;知识点,只是组织答案的材料;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学科思维、开拓学科视野,并借以更深入的理解自己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的“功夫在书外”,我的经验或建议是,知道学校的考查范围和深度,然后努力让自己掌握的知识面超过考查面,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深度超过学校考查的深度。

  回到“鸟叔”那道题,2012年12月,北大英杰文化交流中心有一场弗里德里克·詹明信的讲座,主题是“晚近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新阶段——奇异性美学(Singularity)”,然后在一个月后的考研中,我就从奇异性美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了鸟叔style的流行。答题时自己感觉有些冒险,因为这完全不是所谓“传播学”经典理论,但从传播学批判理论的立场,也没那么多禁忌,就冒险尝试了。最后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专业课总分第一名。

  要回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不是说看多少本书就能回答,也不是说不看那么多书就完全没办法应对。看了多少本参考书与能不能答好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有时候看透一本书,比泛泛的阅读10本书更有效。还是我反复说的那句话: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求学考研》杂志微信:qiuxuekaoyan)

新手考研报考指导手册(完整版)

本文关键字: 2015年考研 考研参考书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考研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