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2015-07-01 15:17:00来源:网络

  2.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品德:也就是道德品质,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性

  幼儿道德认知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是以系列不断内化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而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这种他律性实际是幼儿认知的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的反映。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前 道 德阶段:年幼的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朦胧了解,行为受其结果所支配

  ②他律道德阶段:规则是固定不变的、由权威赋予的

  ③自律道德阶段:更多根据动机而不是结果判断行为好坏,规则可通过协商讨论而调整和改变,形成自己的内化了的道德标准

  3.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最早出现于婴儿期。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要求,儿童逐步学会控制侵犯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

  (1)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侵犯行为理论:

  Ⅰ精神分析理论——人生来具有的死亡本能是攻击性冲动产生的根源,它让人追求生命的终止,从事各种暴力和破坏性活动。

  Ⅱ生态学理论——人有基本侵犯本能,本能都是进化的产物,它保证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Ⅲ新行为主义——挫折总是导致侵犯行为,因为攻击可以减轻挫折的痛苦。

  Ⅳ社会学习理论——侵犯行为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

  Ⅴ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对挫折、生气、挑衅的反应不过多依赖实际的社会线索,而是取决于怎样对信息进行加工解释。

  随着年龄增加,侵犯行为减少,但敌意攻击却略有增加;

  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身体侵犯和言语侵犯;

  侵犯行为倾向部分取决于文化的鼓励和宽容;

  常用来控制侵犯行为的方法有:

  ①不对行为奖赏和关注

  ②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③移情训练

  ④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

  (2)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也叫向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理论:

  Ⅰ社会生物学理论——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需要个体以种族利益为重而自我牺牲。亲社会行为部分来自遗传。

  Ⅱ社会学习理论——亲社会行为都是社会学习和强化的结果,尽管并不都是有形的奖励。

  Ⅲ认知发展理论——随着智力发展,儿童获得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影响他们行为的动机和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

  亲社会行为与侵犯行为并不在发生率上完全对立;

  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变化研究结果不一;

  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手段有:①角色扮演训练②行为自我强化和自我概念训练③榜样示范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