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23考研心理学备考资料之自我

2022-04-03 07:57:00来源:网络

  考研心理学复习备考过程中,具体的备考指导,对于大家的备考来说有更好地指导意义。具体的考研心理学部分如何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为了让参加考研心理学考试的同学,更高效的复习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考研心理学备考资料之自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自我概念 ★★★

  自我概念就是我们对自己各方面认识和信念的总和,它具体包括3个层面:自己对自己存在的感知和认识(例如,自我意识、自我觉知);一个人对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人的认识(例如,自我认定、自我认同);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好坏评价,是不是喜欢自己,对自己抱有了什么样的态度(例如,自尊、自我一肯定)。

  自我意识是自我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分化出来的,可以说自我意识是自我中精神自我的一部分,也就是自我的一部分。自我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一般认为其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东西方对于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研究都是在自我的基础上,所以在学习中不做严格区分。

  2. 自我意识的成分 ★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种主要成分构成。

  (1)自我认知指主观的我对客观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常常是我们希望准确地、客观地描述自我的时候。自我评价最终决定一个人的自尊以及与此相关的自我表现,依赖社会比较和自我估价。

  (2)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3)自我控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人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自己命令自己的言语器官和运动器官进行的种种活动;二是抑制作用,主观的我根据当时的情境,抑制客观的我的行动和言语。

  3. 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 ★★★

  (1)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

  詹姆斯(W. James)将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前者表示“自己认识的自我”,也即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后者表示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看法,如人的能力、社会性、人格特征以及物质拥有物等。客体我由三个要素构成: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物质自我/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性别、体型、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有时也将个体对某些身体物质密切相关的衣着、打扮以及外部物质世界中与个体紧密联系并属于“我的”人和物的意识和生理自我一起统称为物质自我。生理(物质)自我在情感上的体验表现为自豪或自卑;在意向上表现为对身体健康、外貌美的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对自己所有物的维护等。

  社会自我:在宏观方面指个体隶属于某个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在微观方面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在情感体验上也表现为自豪或自卑。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名誉地位、与人交往、与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好感和认可等。社会自我的发展决定自我概念的社会经验因素,如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我们和别人比较、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周围的文化等。

  心理自我/精神自我:指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在情感体验上表现为自豪、自尊或自卑、自贱。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等。

  (2)库利的自我理论

  查尔斯·霍顿·库利(C. H. Cooley)发现,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接触来了解自己的,别人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库利使用了“镜像自我”的概念来强调自我是我们与其他人互动的社会产物。镜像自我的获得有3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想象在其他人面前如何表现,如在亲戚、朋友,甚至街上的陌生人面前的表现。然后,我们想象其他人如何评断自己(漂亮、聪明、害羞或是孤僻),如成绩好的学生会推断老师认为他们比成绩不好的学生聪明。最后,别人的印象会使我们产生某种感觉,如感到受到尊重或是感到羞耻。

  (3)米德的自我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G. H. Mead)以社会整体为研究视角,着重从社会和个体互动的角度来定义自我,按照符号互动论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他认为,语言位于自我结构的核心,在我们和他人的内心世界里,符号代表了客体,我们在童年时学习用符号的方式去思考一个客体的过程,也就是获得自我概念的过程。他的主要观点有:

  ①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像詹姆斯一样,米德也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两个部分,主体我是自我主动、自主的部分,客体我是自我结构性的稳定部分。米德认为,客体我是“概化了的他人”和团体规范的总和,是从他人的立场上评价和预测自我的反身侧面。与客体我相对,主体我是由个人主体对他人态度进行反应的过程性自我,客体我引导主体我的活动,而主体我的活动又定义和扩展客体我。二者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就是自我的活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

  ②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

  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有两类:一类是概化他人,即社会文化整体。社会文化整体通过家庭、学校、司法等机构,以及规范、语言文字,使人将社会文化、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自我”。另一类是重要他人,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如父母、老师、导师等。重要他人对个人态度、观念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并对个人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来自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会逐渐形成个人自我的重要部分。

  ③自我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按照米德的观点,自我形成和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第二,游戏阶段,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的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4)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虽然有关自我概念问题的讨论从詹姆斯开始就十分明确,但自我概念的提法直到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自我的课题才重新为人们所重视,之后得到较多运用。

  罗杰斯(Rogers)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格有更重要的作用。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于环境知觉的意义,而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

  (5)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 ★★

  希金斯(E. T. Higgins)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进一步说明了自我概念的内涵,在他看来,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

  理想自我是指自己和他人希望自己在理想状况下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应该自我指自己和他人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实际自我指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具有自我指引的作用。其中理想自我指引着个体对目标的追求,而应该自我使人们回避一些目标。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距会促使人们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缩小这种差距的话,个体会产生沮丧的情绪;而不能缩小实际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距离的话,会引发愤怒的情绪。

  4. 自我的功能 ★★

  (1)自我一致性维持:是指自我概念使人保持内在一致性,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个人怎样理解自己,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人按照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消极的自我概念引导人放松自我约束。

  (2)解释经验:是指自我概念具有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一定经验对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取决于个人在怎样的自我概念背景下做出评价。同样的经验对不同自我概念背景的人,会具有不同的意义。同样得80分的不同学生,有的会表现出欣喜和满足,有的则感到沮丧和失败。人们的自我概念背景不同,对自我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也就有了不同的解释轨迹。

  (3)期望定向:是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

  5. 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

  (1)自我概念的建构过程 ★★

  ①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人们常由自己的所作所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自我概念—我做了什么,我就是什么样的人。

  ②从他人的行为推断自己,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是人们了解自己的主要途径之一。

  ③通过社会比较来推断自己,通过与别人相比,人们常常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

  ④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通过让人们反省自己来了解自我。

  (2)自我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将持续终生,并划分出8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很重要。在8个不同阶段会面临两个不同的前进方向,代表人格发展的危机或转折点。积极地解决危机可以增强自我的力量,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且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消极解决危机则会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个体适应环境,并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①婴儿期(0—2岁)

  主要任务: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②儿童早期(2—4岁)

  主要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③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

  主要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④学龄期(7—12岁)

  主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⑤青年期(12—18岁)

  主要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⑥成年早期(18—25岁)

  主要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

  主要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⑧老年期或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

  主要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3)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

  ①前提是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

  ③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角色扮演(角色指与某种社会身份相称的行为规范的集合。角色扮演则指个体依据这种行为规范集合去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义务);他人的评价;参照群体。

  (4)文化与自我

  跨文化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下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是不同的。Markus和Kitayama(1991)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充分体现了这点。他们把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个人主义倾向为主的西方文化与以集体主义为主的东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美国,人们很强调人的个性,强调一个人应该通过发现和利用自己的独特的天分来使自己区别于他人。独立自我观—个体的自我是独立的、独特的、强调个体稳定的内在品质。

  日本文化中的互相依赖性自我是指将自己看作周围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并认为自己的行为取决于其他人认为自己应当采用的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相依自我观—个体的自我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人相联系的,强调个体和他人的关系。具有相互依赖的自我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他们不是只有一个自我,而是由很多个自我,与父母相处时的自我、工作时的自我、与朋友一起时的自我等。

  6. 与自我相关的概念 ★★★

  (1)自我图式:是指人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概念,是一种动态的与情境相联系的认知结构。通常认为自我图式是指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概括性的认识。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23考研心理学备考资料之自我”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考研心理学内容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


本文关键字: 考研心理学 资料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