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偏见与歧视

2023-02-02 07:59:00来源:网络

  考研心理学复习备考过程中,具体的备考指导,对于大家的备考来说有更好地指导意义。具体的考研心理学部分如何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为了让参加考研心理学考试的同学,更高效的复习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偏见与歧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偏见与歧视

  偏见的本质和作用

  (一)什么是偏见 1、定义:偏见(prejudice)的本质是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 2、偏见是一种态度。态度是情感、行为倾向和信念的某种独特结合。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一个存有偏见的人,可能不喜欢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歧视他人,并认为他人无知而危险。 3、偏见可能源于刻板印象。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它通常源自被称为刻板印象的负性信念。刻板印象是一种概括性的看法,为了简化世界,我们概括出英国人保守,美国人开朗等。刻板印象可能是积极地,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当刻板印象过度概括或明显不对时,刻板印象就会出问题。 (二)偏见的表现 1、种族偏见 普天之下,每个种族都曾是少数群体。人们一方面感受到无所不在的顽固偏见,另一方面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偏见。 2、偏见的微妙表现形式 (1)内隐态度 偏见为我们的双重态度系统提供了最好的证据。我们对同一个目标可以同时拥有完全不同的外显(有意识的)态度和内隐(无意识、自动的)态度。一系列研究已经证明,偏见和刻板印象可以在人们的意识之外产生。 (2)善意歧视 善意的歧视表现为某种怜悯姿态。例如,肯特•哈伯将一篇写得很糟糕的文章给斯坦福大学的白人大学生,请他们进行评价。相对于被引导认为作者是白人的情形而言,当大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黑人时,评定的分数相对更高,也很少发表严厉的批评。这些评定者,或许是为了避免表现出偏见,他们采用不那么严厉的标准,对黑人作者更宽容。哈伯指出,这种“赞扬过度和批评不足”,可能会阻碍少数种族学生取得好成就。 (3)性别歧视 有关刻板印象的研究中,有两个结论是毫无疑义的:存在很强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且正如常常发生的那样,刻板化群体的成员也接受这种刻板印象。在一项调查中,杰克曼和森特发现性别刻板印象要比种族刻板印象更强。刻板印象(信念)并不是偏见(态度)。刻板印象可能为偏见提供支持。

  偏见的社会根源

  (一)社会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不仅滋生了偏见,也造就了不信任,实验证明了二者之间的相关:群体之间受到的待遇越不平等,群体间的信任和合作就越少。 (二)冲突产生偏见 憎恨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这是人类的本性。发生冲突时,态度很容易被改变。用标签(刻板印象)来贬低对方的人格。 (三)权威人格 权威主义人格的倾向——不能容忍软弱,具有惩罚性的态度以及服从群体内部的权威。阿多纳和他的同事(1950)认为具有权威人格的个体特别容易出现偏见和刻板印象。 近来关于权威人格的研究发现,权威人格的个体在童年时通常受到苛刻的管束,这导致他们的敌意和冲动,并将这些冲动“投射”到外群体身上。或者可以解释:动荡的社会产生独裁者。 (四)从众 偏见一旦形成,它在很大程度上就会由于惯性而持久存在。如果偏见被社会所接受,那么许多人将会遵循阻力较小的通道,顺从这种潮流。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因为憎恨的需要而产生,但更可能因为被人喜欢和接受的需要而产生。因此,当人们知道别人也是如此之后,会变得更容易赞成(或反对)歧视。 (五)社会制度的支持 种族隔离是社会制度(学校、政府、媒体)助长偏见的一种形式。 电影和电视节目同样也体现并且强化了各种盛行的文化态度。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里,笨拙天真的非洲裔管家和女仆形象促进了它们所反映的刻板印象经久不衰地延续下去。在电视节目中,黑人角色比白人角色有更多皱眉或其他消极的非言语行为,这强化了观众潜意识的种族偏见。 社会制度对偏见的支持往往是不知不觉的。

  偏见的动机根源

  (一)替罪羊理论 挫折导致攻击,这时需要一个攻击的对象——替罪羊(出气筒)。这种替代性攻击的目标是变化不定的。弱势、地位低的群体容易成为替罪羊,比如犹太人、女巫、黑人、华人、老人、小孩等。 (二)感觉比他人优越 澳大利亚社会心理学家约翰•特纳和米歇尔•格雷以及他们的同事注意到,我们还很自然地以我们的群体来描述自己。自我概念——我们感觉自己是谁——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个人同一性(我们对自己的个人特性和态度的感受),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同一性(social identity)。特纳观察到以下现象: 我们归类:我们发现将人,包括我们自己,归入各种类别是很有用的。在表述某人的其他事情的时候,给这个人贴上印度人、苏格兰人或公共汽车司机的标签,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我们认为:我们将自己与特定的群体(我们的内群体)联系说来,并以此获得自尊。 我们比较:我们将自己的群体与其他群体(外群体)进行比较,并且偏爱自己的群体。 人们倾向于积极的描述自己的群体,以便能积极的评价自己。如果缺乏积极的个人同一性,人们往往会通过认同某一群体来获得自尊。因此,许多年轻人通过加入帮派来寻找自豪感、权力、安全感和同一性;当人们的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融合到一起——自我与群体的边界变得模糊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为组织而战,甚至为组织牺牲。 (三)社会地位、自我关注和归属的需要 社会地位的相对论:认为自己有地位,我们就需要有人不如我们。因此,从偏见或任何地位等级系统中可以获得的一个心理优势就是高人一等的感觉。在欧洲和北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正在下滑的群体,以及那些积极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的群体,偏见往往更为强烈。 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自我形象和偏见之间的联系:获得肯定,人们将对外群体做出更积极的评价;而自尊受到威胁,人们就会诋毁外群体,以恢复自尊。 蔑视外群体还可以满足另一种需要:对一个内群体的归属需要。知觉到一个共同的敌人会使一个群体变得团结起来。只有在与主要竞争对手较量的时候,派别精神才会变得少有的强烈。

  偏见的认知根源

  刻板信念和偏见态度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的条件作用,以及因为这些条件作用能让人们发泄敌意,还因为它们是正常思维过程的副产品。许多刻板印象,与其说源于内心深处的怨恨,还不如说产生于心理活动机制。错觉是我们解释世界过程的副产品,与此类似,刻板印象也是我们简化复杂世界的心理机制的副产品。 (一)类别化 我们简化世界的方法之一就是归类——通过被客体归入不同的类别来组织世界。如果一个群体内部的人具有一些相似性,那么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群体成员身份,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刻板印象有时能提供“获得信息与付出努力二者之间的一个较好收益率”。刻板印象代表着认知效率,这是快速做出判断和预测他人如何思考和行事的简便方法。 1、自发类别化 在以下情形中,我们会发现依赖刻板印象能使我们既轻松又高效。 2、知觉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自动分类(刻板印象)的副作用 一旦我们把人分成群体——运动员、戏剧专业学生、数学教授——我们就有可能夸大群体内部的相似性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仅仅区分出群组,就能造成“外群体同质效应”(outgroup homogeneity effect)——即认为他们都是“相似的”,不同于“我们”和“我们的”群体。因为我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我们觉得与自己相似的人,不喜欢那些我们认为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所以内群体偏好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一般而言,我们越是熟悉某一社会群体,我们就会看到越多的多样性。我们越是不熟悉,我们的刻板印象就越严重。同样,一个群体的规模越小、力量越弱,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也越少,我们的刻板印象也就越严重。 (二)我们更关注突出的属性 我们感知世界的其他方式也会导致刻板印象的产生。独特的人、生动或者极端的时间往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歪曲我们的判断。 1、独特的人 当群体中的某个人变得显而易见(显著)时,我们倾向于认为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这个人引起的;而且,人们也是以你最独特的特质和行为来描述你。 我们对与众不同者的极度关注制造了一种错觉,使得这些人比实际上更显得与众不同。 2、生动的案例 我们的内心也利用一些独特的案例,以此作为判断群体的一条捷径。采用的思维过程是:针对特定的某一社会群体,已知有限的经验,我们回忆案例,并由此概括出结论。不仅如此,遇到负面刻板印象的典型例子时,这种刻板印象就会被启动,导致我们尽可能地减少与该群体的接触。 3、错觉性关联 刻板印象假定,在群体成员身份和个人特征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但有时我们对非同寻常的事情的格外关注也会产生出虚假相关。因为我们对独特事件比较敏感,所以当两件这样的事情同时发生时就特别注意——比非同寻常的事情单独发生更加惹人注目。 (三)归因偏差导致偏见 1、利群偏差 我们总是对自己群体的成员给予善意的理解,在解释其他群体的成员行为时,我们更容易从最坏的角度去设想。 外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相对而言经常被人忽略。它可以被视为只是一个“特例”,由于运气或者某种特殊优势,由于情境的要求,或者归因于额外的努力。处于不利位置的群体、强调谦虚的群体,较少表现出这种群体服务偏差(group-serving bias)。 2、公正世界现象 在滑铁卢大学和肯塔基大学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梅尔文•勒纳及其同事发现,仅仅是观察到其他无辜者受害,就足以让受害者显得不那么值得尊敬。勒纳指出,之所以存在这种对不幸者的贬低,是因为人们需要相信:“我是一个公正的人,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一系列的研究探讨了这种公正世界现象,表明人们之所以对社会不公冷漠不关心,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关心公正,而是因为他们眼里看不到不公正。那些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人,认为被强奸的受害者一定行为轻佻;遭受虐待的配偶一定是自作自受;穷人注定就过不上好日子;生病的人应该为他们的疾病负责。

  偏见的后果

  偏见是一种预先判断。预先判断引导我们的注意和记忆,还能引导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只要群体成员行为举止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就会重视这一事实:我们先前的看法获得验证。当群体成员的行为举止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以特殊情形为由为这类行为开脱。 (一)刻板印象扭曲认知解释 邓宁和舍曼指出,刻板印象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人们实际上常常会在事后“重新组织”某一事件的错误描述,使其符合他们受刻板印象影响所形成的解释。邓宁和舍曼总结说,如同监狱对囚犯进行管理和限制,我们刻板印象的“认知监狱”管理和限制着我们的印象。 (二)歧视的影响:自我实现的预言 态度之所以可能与社会阶层相一致,不仅仅是由于合理化的需要,还因为歧视影响到了它的受害者。如果事件最终结果是负面的,比如说犯罪率比较高,人们借此为歧视进行解释,会促使其得以继续存在。 (三)刻板印象威胁 只要感觉到偏见就足以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少数群体——也许是在白人社区居住的一个黑人,或者是在黑人社区居住的一个白人,这种陌生环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与注意力,导致我们心理与生理机能下降。当你置身于别人都期望你会表现很差的情境当中,你的焦虑可能会导致你证实这一信念。克劳德•斯蒂尔和他的同事称这一现象为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一种自我验证的忧虑,担心有人会依据负面刻板印象来评价自己。 (四)刻板印象会使个体判断出现偏差吗? 是的,刻板印象导致判断出现偏差,但令人欣慰的是:首先,我们的刻板印象通常可以反映(尽管有时会扭曲)现实。就如多元文化所承认的,人们彼此不同,并能够知觉和理解这些差异。其次,人们在评价个体的时候,往往比评价由这些个体构成的群体时更为积极。一旦某人认识一个人,那么刻板印象对判断这个人的影响微乎其微。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偏见与歧视”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考研心理学复习指导内容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


本文关键字: 考研心理学资料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