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12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3-07-22 17:26:59来源:网络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2012)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B 3. B 4. D 5.C

6. D 7. A 8. D 9. A 10. C

11. A 12. C 13. A 14. B 15.B

16. C 17. A 18. A 19. D 20.A

21. C 22. A 23. D 24. B 25.A

26. B 27. D 28. D 29. A 30.B

31. A 32. B 33. C 34. A 35.C

36. B 37. B 38. C 39. C 40.B

41. C 42. A 43. B 44. D 45.C

二、辨析题

46【答案要点】

  错误。

(1)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关系同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因为师生长期相处衍生出某种私人关系。现代社会提倡的是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关键既不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在于以学生为中心。

(2)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虽然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冲击和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传统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践证明这种师生关系会在教育上导致对学生的放任,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削弱。

(3)“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把教育实践的要求等同于师生关系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得出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也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结论,失之简单、机械。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

(1)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关系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集体的教育。

(2)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是一种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德育模式,除提倡集体主义实施为了集体的教育外,还特别强调通过前景教育等培养集体,以及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原则

(3)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所倡导的集体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内容,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还包括了集体教育的手段、方法、途径、原则等。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包括基本技能和认知策略;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

  心智技能的学习不仅是熟练地掌握相应的一套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还涉及灵活的运用。在心智技能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练习将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执行,并随着练习促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和自动化。反复练习只是提供了促进这种基本技能的熟悉以致自动化的机会,并不能自动解决心智技能的灵活运用,即学会在何时何处使用该技能之认知策略的学习,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实现心智技能的掌握或获得。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三、简答题

49【答案要点】

(1)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个体或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可能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过分强调知识授受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又如反复的机械练习会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3)教育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抑制了这些国家投资发展经济及其他社会事业,又如研究发现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在再生产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不平等。

【评分说明】若考生所举两个实例都能正确地说明有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或有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均可给分。

50【答案要点】

(1)背景:国家对大学的影响逐渐增强;自然学科的发展与实科教育的兴起;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哲学新思潮的影响。

(2)主要内容:新大学运动的中心哈勒大学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引入课程,明确教学自由思想自由的办学原则;哥廷根大学提倡大学开展科学研究,设立研究性的图书馆和研究所,采用实验、观察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3)意义:拓展了近代大学的功能,为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研究性大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1【答案要点】

(1)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

(2)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3)杜威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那就是引导新生一代适应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2【答案要点】

  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干扰较小的环境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学习干扰,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53【答案要点】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四、分析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1)基本观点与主张:

变相的语文教学的问题在于,把教学等同于教书,把学习等同于读书,以为学生犹如一个空瓶子,教学过程不过是往空瓶子里东西;一切的知识、技能、训练和陶冶,只需以书本为凭,只需通过文字来授予。

真正的教学不仅包括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听讲抄写记录,还包括诸如搜集、观察、比较、综合、试验、实习之类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

(2)“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单纯以传统教育为取向: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倾向于消极地对待儿童,忽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忽视儿童直接的本能与活动,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学校与生活相脱节,学生动手能力低下。

未能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读书和听讲获得间接经验,没有看到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取必须以个人直接经验为基础,也没有看到直接经验的获得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仅仅适用于陈述性知识或显性知识的习得,不太适合程序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习得:陈述性知识、显性知识可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来加以传递,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则必须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获得。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相关的课程改革:

中小学普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设置这一类课程就是针对学校课程结构失衡,过于偏重学科本位课程(或知识中心课程),忽视学生中心课程、社会问题中心课程,导致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学生生活这一弊端而提出的。

综合实践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或问题解决为导向,注重知识应用和直接经验获取的实践性课程。从课程实施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些都是针对变相的语文教学现象的局限性而提出的。

【评分说明】(2)部分涉及三种理论视角,考生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一种即可获得10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5【答案要点】

  平等精神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权利的思想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少教育思想确实体现了平等精神,也有一些主张存在与平等精神相违的情形,但其主流是合乎平等精神的。

(1)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思想的平等精神表现在:

教育家都充分肯定人性的平等。无论是孔、孟、荀,还是墨家、道家和法家,都认为所有人的生性都是相同或相近的。

教育家都认为教育对任何人的发展都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孟子认为教育通过扩充人人皆善的本性,而使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认为教育通过化性起伪,而使涂之人可以为禹;墨子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变,等等。

教育家并不限定教育对象的范围,主张普通民众也有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和族群,人人都可以受教育;墨子提出兼爱的社会理想,要求做到有道者劝以教人;孟子认为设立学校的目的皆所以明人伦,使民众通过学校教育懂得人伦之道,等等。

(2)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思想与平等精神的相违之处在于:

有些教育家在教育对象和教育作用问题上仍带有社会等级观念甚至性别歧视。孔子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孟子认为,兴办学校可以使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等等。

不少教育家提出教育的目的对于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含义。孔子与孟子都将教育目的区分为君子小人两种,他们所办的私学都以培养君子为目的,都对小人有所鄙视;苟子提出以培养官僚政治所需要的各级儒学人才为目的,等等。

【评分说明】上述答案只是举例,允许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出自己的论证,只要有理有据,也可参考评分标准酌情给分。考生答题须提出观点,并有史料论证。

56【答案要点】

(1)最初易引起学生选择习得的行为是受到老师表扬的具体的利他行为,这种选择学习源于替代学习及替代强化的作用。

(2)要使学生将这一行为发展为利他行为习惯所需的外部条件是,让学生多次看到榜样行为及其后果,并对学生本人所表现出的利他行为作出强化,将有助于增加学生利他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

  内部条件是学生逐步形成利他的信念。利他行为是个人自愿而不计较利益地去帮助他人的行为,从一次行为到利他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模仿、认同到内化的过程;信念的确立是利他行为习惯形成的心理实质,并成为稳定而自觉行为的强大动力;以信念为基础的行动通常能带来一种自我满足感,获得一种内部奖励的自我强化。

(3)需要使用到外部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三种。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答案要点】

(1)该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为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不相等控制组设计,或非随机分派控制组设计)

(2)本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如果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就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该研究的自变量是学生的各种反思训练活动;因变量是反映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测验成绩;无关变量包括教师情况、课堂纪律状况、学生学习风格等不作自变量处理的变量。

(4)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因为它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量工具、被试者的流失等因素;由于有前测,可以与后测进行比较,凸显实验效果。缺点是: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会干扰实验效果,影响实验的效度。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等。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doc


考研公开课小程序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