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入训练营

牢记核心词

学习得礼盒

2022考研教育学基础复习内容: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2021-01-22 11:17:14来源:网络

  2022教育学考研基础复习内容: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2022考研的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基础复习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分清主次,不能盲目学习,无效学习是无用功。以下新东方在线考研教育学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教育学考研基础复习内容: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相关内容,希望为正在备考的你提供指导与帮助。

  (一)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对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按此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也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

  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且引起的。

  2.自由学习理论

  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

  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1)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自动自发: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3)全面发展: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自我评估: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因此,学习能对学习者产生意

  义,并能纳入学习者的经验系统之中,强调自由自主,因而称为“自由学习观”

  (三)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1.期望--价值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注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强调采用系统的、客观的、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

  麦克利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基本主张是:个体力求成功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奖励的期望。在学习动机方面,成就动机对人的影响最大,个人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量的失败,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愿望;而另一方面,如果太容易成功,反而会减低学生的动机。这种人属于高成就动机者。

  动机(M)=成功的主观可能性(Ps)×成功的诱因价值(Zs)

  观点:个体的动机取决与他对成功的可能性的估计以及他所认为的成功的价值大小。

  2.成败归因理论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等。后罗伯特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指控点概念,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韦纳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观点,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机。

  学生试图去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他们试图去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

  3.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期待就是班杜拉所说的先行因素,但有别于传统的期待概念。他认为除了传统的对行为结果的期待还有一种效能期待。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4.自我价值理论

  代表:卡芬顿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基本观点:(1)个人视成功为能力之展现非努力的结果;

  (2)成功难追求改以逃避失败维持自我价值;

  (3)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年级而转移。

  这种理论把人的学习动机认为是对成功的追求和个人能力的炫耀,看到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性的价值取向,以及忽视自身努力,轻视教师作用的倾向,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这样,所以该理论普遍性、代表性不强。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教育学小编整理“2022教育学考研基础复习内容: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内容,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考研公开课小程序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营

背词+听课+练习+督学,学习得礼盒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服务号

获得21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识别上方二维码;
2.点击【关注公众号】,获取资料大礼包。

近1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免费下载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资料